畹町鎮位于瑞麗市東北部,東經57°58′~98°10′、北緯24°02′~24°08′之間。東北與潞西市接壤,東南與緬甸九谷市相鄰,西北與瑞麗市姐勒鄉隔江相望。面積103平方千米,壩區面積14.2平方千米,山區面積88.8平方千米。人口1.24萬人(2006年)。轄3個居委會、3個行政村:民主、建設、新合;芒棒村、混板村、和平村。鎮政府駐建設。
地處滇西山原西南端,為中山型地貌,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主要河流畹町河。主要河段為中緬兩國界河,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無霜期358天,年均氣溫19.7℃,年降水量1644.3毫米。1938年8月,滇緬公路通車。為昆(明)畹(町)公路終點。國境線長28.65千米,距省會昆明733千米,距州府芒市82千米,距瑞麗市區23千米,是中國對緬貿易的國家一級口岸。
[郵編]678500 [2008年代碼]533102102:~001建設路社區 ~002民主街社區 ~003和平街和國防街社區 ~201芒棒村 ~202混板村 ~203新合村
[沿革]畹町是傣語“太陽當頂的地方”之意,畹町見之于典籍,可追溯到漢代。民國21年(1932)設畹町鎮,隸屬潞西設治局。民國27年(1938年8月31日)滇緬公路全線通車后,云南省警務處在畹町設警察局。警察局為畹町的最高行政機關,屬云南省警務處直管。民國37年(1948)畹町警察局改為國際警察局。1950年4月29日,畹町和平解放。1952年12月6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批準,畹町鎮升格為縣級鎮,受保山專員公署領導。1953年改屬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區。1954年2月成立畹町鎮人民政府。1958年至1966年先后將瑞麗縣混板鄉劃歸畹町鎮,將潞西縣的戛中鄉及新民鄉的9個村寨劃歸畹町鎮。
1985年1月31日國務院批準撤銷畹町鎮建立畹町市,隸屬德宏州。1992年6月9日,國務院批準畹町市為沿邊開放城市;9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經濟合作區。1997年,面積103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1個鎮2鄉。1999年1月1日國務院批準撤銷畹町市,將其行政區域并入瑞麗市;5月1日,云南省委省政府決定成立瑞麗市畹町經濟開發區(副縣級),實行“政經合一”的管理體制,享有縣級經濟管理權限和行政職能,管理原轄區鄉。2003年轄混板鄉、芒棒鄉、城關鎮(16個自然村),1個國營農場8個生產隊,農場場部駐混板鄉。2005年12月鄉鎮機構改革,整建制將畹町經濟開發區混板鄉、芒棒鄉并入城關鎮,并將行政區劃調整后的城關鎮更名為畹町鎮,鎮政府駐原城關鎮政府駐地。
原城關鎮位于畹町中南部,畹町河峽谷地段,南與緬甸九谷隔河相望。1964年設城關街道,1969年改前哨公社,1980年復置城關街道。1997年,面積1.24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1個居委會,轄區內有2個蔬菜隊。 原芒棒鄉位于畹町東北部,距畹町鎮區3.4千米,南與緬甸聯邦接壤。1969年建勝利公社,1977年更名曼棒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58.24平方千米,人口0.2萬,其中傣族729人,景頗族449人,德昂族237人。 原混板鄉位于畹町西南部,距畹町鎮區7千米。南部與緬甸聯邦接壤。1969年成立衛東公社,1977年改混板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43.3平方千米,人口0.3萬,其中傣族占72.45%。轄區內有國營畹町農場。
2005年末,畹町經濟開發區總人口12453人。其中:農業人口5604人,非農業人口6849人;漢族6865人,傣族3931人,景頗族708人,德昂族39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