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宋朝至1987年行政區劃資料摘自《當涂縣志》)
宋元豐三年(1080),全縣轄14鄉6鎮。史籍記載的有6鎮,即采石鎮、慈湖鎮、黃池鎮、青游鎮、丹陽鎮和薛店鎮。元設都、圖,全縣置31都,其所轄圖及分布情況不詳。
明嘉靖十年(1531),全縣設14鄉、5鎮、13市,115社。石城鄉在縣東北,轄知欽、欽化,寺南、寺北、黎西、黎東、武林、林西、塘南、塘北、白貯、戴佇、抄陂、故竹、故城15社。延福鄉在縣南20千米,轄薛和、劉村、來定、廣德、長林、茅港、通泰、招西、崇平、鐘基、塾和、寧東12社。姑孰鄉在縣東南40千米,轄泥南、石鳳、清河、呂橋、華塘、福定、管側、花城8社。黃池鄉在縣東35千米,轄洞陽、下平、祈香、白東、白西、咸義、范頭、義同、傅南、朱村、關義1l社;⑧l在縣北7.5千米,轄青游、陽湖、荻里、夏西、夏北、交西、家山、塘里、安高、胡頭10社。慈湖鄉在縣北25千米,轄閘南、市西、葛陽、河湖、合興、竹山、升平7社。歸善鄉在縣東南10千米,轄尊宿、同德、同東、忠義、安高、崇教、郁山7社。令望鄉在縣東北30千米,轄新城、芮東、文義、前村、招西、徐南6社。積善鄉在縣東南30千米,轄義和、積善、湖頭、葛灣、釜北、上通、上南、上北8社。永保鄉在縣東35千米,轄永保、上武、馬務、元極、招賢、奉上6社。貴游鄉在縣東35千米,轄木南、木陳、赤東、新正、令于、石西6社。白鹿鄉在縣東45千米,轄富平、平陂、旱陽、慈孝、河涉5社。多福鄉在縣東南40千米,轄新村、南柘、釜南、保城、永豐、常南、常北,興國8社。湖陽鄉在縣東南35千米,轄中北、長南、大北、小南、大南、武山6社。采石鎮在化洽鄉,黃池鎮在姑孰鄉,大信鎮在延福鄉,丹陽鎮在令望鄉,慈湖鎮在慈湖鄉;薛店市在黃池鄉,新豐市、褚橋市在永保鄉,博望市在白鹿鄉,江口市、黃山市在石城鄉,十里市在延福鄉,觀頭橋市、青游市在化洽鄉,三湖市在貴游鄉,清溝市在多福鄉,新造橋市在延福鄉,青山市在姑孰鄉。
清康熙十二年(1673),轄14鄉、14鎮,9市、115社。鄉社沿明制,鎮市調整為:丹陽鎮、黃池鎮、采石鎮、慈湖鎮、大信鎮、薛鎮、博望鎮、新市鎮、塌橋鎮、烏溪鎮、塘溝鎮、青山鎮、亭頭鎮、花津鎮;褚橋市、十里市,云居市、江口市、黃山市、灌渡橋市、青游市、新溝市、三湖市。
清宣統二年(1910)7月,推行區域自治,全縣劃為9個自治區,設4鎮3鄉8個自治公所。第一區,城區自治公所設城關府學宮;第二區,北鎮區自治公所,設采石鎮,第三區,北鄉區自治公所,設慈湖鎮;第四區,東鎮區自治公所,設薛鎮;第五區,東鎮區自治公所,設博望;第六、七區,東南鎮自治公所,設塘南閣;第八區,南鄉區自治公所,設年陡門;第九區,西南區自治公所,設埭橋。4鎮為北鎮(采石),東鎮(薛鎮),東鎮(博望),東南鎮(塘南閣)。3鄉即北鄉(慈湖),南鄉(年陡),西南鄉(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