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漢縣,屬九江郡,故城在今蚌埠市西郊涂山。據《元和郡縣志》:“以涂山為邑,故以名焉。”三國吳筑姑孰城為城關建城之始。晉成帝時,以江北當涂流民紛紛渡江南下,乃于江南僑立當涂縣。隋移當涂治姑孰城,沿用僑置縣名,屬宣州。唐置丹陽縣,后并入當涂。
1949年設當涂市,為蕪當專區駐地。1950年撤市存縣,屬宣城專區。1952年屬蕪湖專區。1956年劃馬鞍山礦區、采石鎮及雨山、霍里等鄉設馬鞍山市。1980年屬宣城地區。1983年為馬鞍山市轄縣。
1996年,當涂縣面積1699平方千米,人口約65.8萬人。轄10個鎮、15個鄉:城關鎮、黃池鎮、烏溪鎮、丹陽鎮、博望鎮、銀塘鎮、薛津鎮、護河鎮、新市鎮、龍山橋鎮、馬橋鄉、新豐鄉、太白鄉、湖陽鄉、大隴鄉、新博鄉、新橋鄉、年陡鄉、查灣鄉、江心鄉、黃山鄉、圍屏鄉、塘南鄉、亭頭鄉、石橋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629340人,其中(14個鎮、11個鄉):城關鎮68982人,黃池鎮20645人,烏溪鎮23261人,馬橋鎮19026人,石橋鎮24981人,塘南鎮30466人,護河鎮30603人,薛津鎮26578人,丹陽鎮25836人,新市鎮33492人,博望鎮47140人,新博鎮32947人,龍山橋鎮17703人,銀塘鎮11922人,亭頭鄉27317人,大隴鄉16107人,新豐鄉11972人,太白鄉12035人,圍屏鄉18579人,新橋鄉29228人,年姥鄉14025人,查灣鄉18438人,湖陽鄉26867人,江心鄉24342人,黃山鄉16848。
2004年1月,當涂縣原15個鎮和10個鄉,調整后為11個鎮和4個鄉:一、撤銷11個鎮和8個鄉,新建7個鎮和2個鄉。將原城關鎮、圍屏鄉整建制和黃山鄉的黃山、竹山、五聯、章塘村以及原新橋鄉的蓮云、金塔、寶塔村合并,設立姑孰鎮;將原黃池鎮、亭頭鄉整建制合并,設立黃池鎮;將原石橋鎮、馬橋鎮整建制合并,設立石橋鎮;將原丹陽鎮、薛津鎮整建制合并,設立丹陽鎮;將原博望鎮、新博鎮整建制合并,設立博望鎮;將原龍山橋鎮、太白鄉整建制和新橋鄉的燈塔、涂山、永興、花元、程橋、安民、寧西、寧興、秦河、塔橋、長溝、新橋村及其金涂居委會合并,設立太白鎮;將原銀塘鎮整建制和黃山鄉的金山、卸巷、寶慶、石船、陳家村合并,設立銀塘鎮;將原大隴鄉、新豐鄉整建制合并,設立大隴鄉;將原年陡鄉、查灣鄉整建制合并,設立年陡鄉。二、保留塘南、新市、護河、烏溪4鎮和江心、湖陽2鄉。同年,將當涂縣的銀塘鎮劃入馬鞍山市雨山區。2004年底,當涂縣轄10個鎮、4個鄉。
2010年9月,撤銷年陡鄉,設立年陡鎮。至此,全縣轄11個鎮、3個鄉:姑孰鎮、黃池鎮、烏溪鎮、石橋鎮、塘南鎮、護河鎮、太白鎮、丹陽鎮、博望鎮、新市鎮、年陡鎮、大隴鄉、江心鄉、湖陽鄉。其中,丹陽鎮、博望鎮、新市鎮委托市博望新區管理。
2012年9月,設立馬鞍山市博望區。將當涂縣的博望鎮、丹陽鎮、新市鎮劃歸博望區管轄,以博望鎮、丹陽鎮、新市鎮的行政區域為博望區的行政區域。調整后,當涂縣轄8個鎮、3個鄉:姑孰鎮、黃池鎮、烏溪鎮、石橋鎮、塘南鎮、護河鎮、太白鎮、年陡鎮、大隴鄉、江心鄉、湖陽鄉。
附:2004年1月,撤銷11個鎮和8個鄉,新建7個鎮和2個鄉,保留4個鎮和2個鄉。(安徽省民政廳民地字[2004]5號批復)(馬鞍山市人民政府馬政秘[2004]3號2004年1月8日批復)
一、將原城關鎮、圍屏鄉整建制和黃山鄉的黃山村、竹山村、五聯村、章塘村以及原新橋鄉的蓮云村、金塔村、寶塔村合并,設立姑孰鎮。調整后的姑孰鎮轄10個居委會、35個村委會,面積113.94平方千米,人口10.81萬人,鎮政府駐姑孰鎮南營路。
二、將原黃池鎮、亭頭鄉整建制合并,設立黃池鎮。調整后的黃池鎮轄2個居委會、29個村委會,面積83平方千米,人口5.06萬人,鎮政府駐黃池。
三、將原石橋鎮、馬橋鎮整建制合并,設立石橋鎮。調整后的石橋鎮轄2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面積89.3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鎮政府駐石橋。
四、將原丹陽鎮、薛津鎮整建制合并,設立丹陽鎮。調整后的丹陽鎮轄3個居委會、30個村委會,面積126.96平方千米,人口5.67萬人,鎮政府駐丹陽。
五、將原博望鎮、新博鎮整建制合并,設立博望鎮。調整后的博望鎮轄3個居委會、31個村委會,面積133平方千米,人口8.45萬人,鎮政府駐博望。
六、將原龍山橋鎮、太白鄉整建制和新橋鄉的燈塔村、涂山村、永興村、花元村、程橋村、安民村、寧西村、寧興村、秦河村、塔橋村、長溝村、新橋村、金涂居委會合并,設立太白鎮。調整后的太白鎮轄2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面積112平方千米,人口5.09萬人,鎮政府駐龍山橋。
七、將原銀塘鎮整建制和黃山鄉的金山村、卸巷村、寶慶村、石船村、陳家村合并,設立銀塘鎮。調整后的銀塘鎮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面積53.12平方千米,人口2.36萬人,鎮政府駐銀塘。
八、將原大隴鄉、新豐鄉整建制合并,設立大隴鄉。調整后的大隴鄉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面積59.6平方千米,人口3.28萬人,鄉政府駐大隴。
九、將原年陡鄉、查灣鄉整建制合并,設立年陡鄉。調整后的年陡鄉轄2個居委會、15個村委會,面積68.7平方千米,人口3.01萬人,鄉政府駐年陡。
十、保留塘南、新市、護河、烏溪4鎮和江心、湖陽2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