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云鎮位于婺源縣西南部,橫槎水中游,距縣城17千米。面積233k㎡,人口23805人。轄曉林居委會,中云、下港、橫槎、方村、曉林、桃溪、長堯、龍山等8個行政村。白景公路橫貫中部。福山總靈洞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云附近有商周文化遺址。
[郵編]333209 [2008年代碼]361130110:~001曉林居委會 ~200中云村 ~201下港村 ~202橫槎村 ~203方村村 ~206龍山村 ~210長堯村 ~211桃溪村 ~212曉林村 [2006年代碼]361130110:~001曉林居委會 ~200中云村 ~201霞港村 ~202橫槎村 ~203方村村 ~204羅田村 ~205江村村 ~206龍山村 ~210長堯村 ~211排溪村
[沿革]唐廣明元年(880年),王云由歙縣篁墩徒此,望龍泉井,氣上騰為云,凝成彩色,謂然曰:“此祥云所鐘也。”自忖已名隱符其瑞,水曰云川、山曰云川、村曰鐘云(俗稱中云)。建國前夕屬中云鄉。建國初分屬中云區中云鄉和賦春區黃崗鄉,1950年改屬第六區中云、霞港、橫槎、方村等鄉,1956年撤區并鄉時屬中云鄉。1958年成立中云公社,1984年改稱中云鄉,1993年撤鄉設鎮。1997年,面積105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中云、下港、橫槎、方村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中云。2001年曉林鄉并入;2005年3月龍山鄉并入。
附:曉林鄉位于婺源縣南部,距縣城13千米。有簡易公路斜貫鄉境,北接白景公路,南交店(埠)太(白)公路。樂安河支流縱貫鄉境。文公山有南宋淳熙三年(1176)朱熹手植16株杉樹,均高十數米,現為省古杉自然保護點。 1966年置曉林墾殖場,1985年改鄉。1997年,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0.4萬,轄羅田、江村2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曉林。2001年12月3日,撤銷曉林鄉,劃歸中云鎮(贛民字[2001]570號批復)。
附:龍山鄉位于婺源縣中部、高砂水上游,距縣城17千米。有公路南接白景公路。 1972年置龍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88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龍山、豸峰、孔村、坑頭、橋下、銀豐、長饒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龍山。2005年3月17日,撤銷龍山鄉,成建制劃歸中云鎮管轄(贛民字[2005]26號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