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系“塔爾巴合臺城”的簡稱,因塔爾巴哈臺山而得名。“塔爾巴哈臺”系蒙古語,意為“旱獺多的地方”,因此地產旱獺,故名。“塔城”民族語文名稱,則源于塔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楚呼楚這個地名,“楚呼楚”,蒙語,木碗之意,維吾爾語譯稱為“缺切克”,哈薩克語轉音為“喬協克”。
西漢時期為匈奴右地,唐為北庭都護府所屬陰山都督府,宋屬西州回鶻和西遼。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置塔爾巴哈臺,設參贊大臣,至雅爾(今哈薩克斯坦烏爾扎爾)地方屯種筑城。乾隆三十一年(1766)由于雅爾地方冬令雪大難于駐扎,因而移進二百余里楚呼楚(即今塔城市區)地方,另筑新城,頒賜城名綏靖城,隸屬伊犁將軍。
光緒十四年(1888)設置塔城直隸廳,隸屬伊塔道。民國二年(1913年)改塔城直隸廳為塔城縣,隸屬伊塔道。1916年,伊塔道改為伊犁、塔城兩道,塔城縣與塔城道同治,隸屬塔城道。1917至1942年,和豐、額敏、裕民先后從塔城縣析出置縣。
1930年隸塔城行政區,1943年隸塔城專區,1968年屬塔城地區。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塔城縣,設立塔城市。
1996年,塔城市轄3個街道、6個鄉:和平街道、新城街道、杜別克街道、二工鄉、恰夏鄉、阿西爾達斡爾族鄉、阿不都拉鄉、也門勒鄉、喀拉哈巴克鄉。駐有農九師所屬162、163、164等3個團場和地區種牛場。
2000年,塔城市轄3個街道、1個鎮、5個鄉。第五次人口普查,塔城市總人口149216人,其中:和平街道16858人、杜別克街道20163人、新城街道18182人、二工鎮17107人、喀拉哈巴克鄉 9835人、恰夏鄉11792人、阿西爾達斡爾民族鄉8731人、阿不都拉鄉7106人、也門勒鄉7641人、良種繁育場1944人、園藝場2192人、也克蘇牧場1889人、恰合吉牧場2201人、博孜達克農場4862人、窩依加依勞牧場1921人、地區種牛場2669人、葉爾盞提162團4585人、阿克喬克163團4002人、烏拉斯臺164團5530人。
2003年,塔城市總面積4007.19平方千米,總人口156922人,轄3個街道、1個鎮、4個鄉、1個民族鄉:二工鎮、也門勒鄉、喀拉哈巴克鄉、恰夏鄉、阿不都拉鄉、阿西爾達斡爾族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塔城市常住總人口161037人,其中:和平街道22875人,杜別克街道26302人,新城街道20136人,二工鎮22666人,喀拉哈巴克鄉9492人,恰夏鄉10175人,阿西爾達斡爾民族鄉7833人,阿不都拉鄉6843人,也門勒鄉7632人,恰合吉牧場2237人,博孜達克農場4447人,窩依加依勞牧場4044人,地區種牛場1916人,兵團農九師一六三團8614人,兵團農九師一六四團5825人。
2012年,撤銷恰夏鄉,設立恰夏鎮(新政函[2012]91號)。調整后,全市轄3個街道、2個鎮、4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和平街道、杜別克街道、新城街道、二工鎮、恰夏鎮、喀拉哈巴克鄉、阿西爾達斡爾族鄉、阿不都拉鄉、也門勒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