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宗鎮位于澄江縣北部,玉溪市境最北端,地理坐標為東經102°53′43″~103°01′45″,北緯24°45′27″~24°55′23″之間。東與宜良縣草甸接壤,西至呈貢吳家營交界,南連澄江龍街、九村,北接呈貢縣胡家莊。南北最大縱距18.3千米,東西最大橫距13.5千米,面積143.46(一說131.4)平方千米,其中山區占83.45%,壩區占8.5%,湖泊占8.05%。人口3.59萬人(2006年)。轄陽宗、桃李、新街、北斗、凈蓮寺、飲馬池、腳步哨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陽宗村,距縣城34千米,距省會昆明60千米。
地處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北麓,陽宗海南岸的壩區和丘陵區。屬半山(3個村)半壩(4個村)半海鎮,東、西、南三面環山,北依陽宗海。最高海拔2820米,最低海拔1770米,平均海拔1780米。名勝古跡有龍泉寺、普照寺和新石器時期紅山遺址。陽宗海(古稱明湖)澄江轄水域面積12.075平方千米,占陽宗總面積的8.4%。
[沿革]陽宗,古稱強宗,后訛為陽宗,以部族得名。后晉天福元年(936)為強宗部,隸屬河陽郡,蒙古憲宗六年(1256)置陽宗千戶所,屬羅伽萬戶府所轄。至元十三年(1276)改稱陽宗縣,屬澄江路管轄。明洪武十五年(1382)仍稱陽宗縣,屬澄江府所轄。明洪武十九年(1386)陽宗置4衛、編戶2里(聯慶、永昌)。清康熙八年(1669)裁陽宗縣并河陽縣,仍設4衛2里。1913年民國政府改河陽縣為澄江縣,陽宗屬澄江縣第四區。1945年民國憲政時期,廢區改鄉,保甲制為聯慶、永昌鄉。1950年初,先后改為陽宗區、第四區,1953年草甸劃歸宜良縣,1958年成立陽宗公社,1960年劃入澄江公社,1983年設區建鄉后改稱陽宗區。1988年1月24日撤區改為陽宗鎮。1996年,總面積143.455平方千米,總戶數5786戶,總人口21057人,轄陽宗、北斗、新街、桃李、腳步哨、飲馬池、凈蓮寺7個辦事處,43個自然村,45個農業生產合作社。2002年,總面積143.46平方千米,轄陽宗、桃李、新街、北斗、凈蓮寺、飲馬池、腳步哨7個村委會,43個自然村,4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410人。
[郵編]652501 [2008年代碼]530422103:~201陽宗村 ~202桃李村 ~203新街村 ~204北斗村 ~205凈蓮寺村 ~206飲馬池村 ~207腳步哨村 [2006年代碼]530422103:~201陽宗村 ~202桃李村 ~203新街村 ~204北斗村 ~205凈蓮寺村 ~206飲馬池村 ~207腳步哨村
[以下1996年資料]陽宗辦事處:至元年間建有土城,設有東南西北4道城門,有街巷6條。人口2848人。下轄:陽宗城、沙子溝。
北斗辦事處:位于陽宗城北2千米,壩區、地處陽宗海南岸。有5810人。下轄北斗大村、北斗小村、水塘、三轉彎、丁家莊、山秧箐、花莊、陳官營、魯溪沖、譚葛營、左衛營、麥田灣12個自然村。
新街辦事處:平壩臨海,位于陽宗城北3千米,東與草甸接壤,西與北斗相連,南靠陽宗城,北臨陽宗海。人口6437人。下轄新街、青魚洞、明珠灣、海晏村、小龍潭、海頭村、新縣、大營、小營、菜溝水井10個自然村。
腳步哨辦事處:山區,位于陽宗城西,西與呈貢萬溪沖接壤。人口792人。下轄腳步哨、小箐、平山、新莊4個自然村。
桃李辦事處:半山半壩區,位于陽宗城東南部2千米。人口3268人。下轄核桃村、大李村、柏枝村、水盆、東山村、小屯、小村、小團山、寶山龍、大竹箐、蓋板山11個自然村。
飲馬池辦事處:山區,位于陽宗西南,梁王山上,氣候嚴寒,水源缺乏。西與呈貢萬溪沖接壤,722人。下轄飲馬池、石寨河2個自然村。
凈蓮寺辦事處:山區,位于陽宗南。人口746人。下轄大凈蓮寺(已搬遷)、小凈蓮寺(已搬遷)、馬莊、大山寺、老墳溝5個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