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曹縣轄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西連莊寨鎮,東接韓集鎮,北鄰定陶縣,南靠河南省蘭考縣。面積8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8842人(2010年六普)。轄71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鎮政府駐桃源集,距縣城38千米。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主要河流有東漁河和新沖河。S350莊(寨)青(堌集)公路過境。每年農歷正月初七,本地村民舉行火神祭祀活動,桃源花供聞名遐邇。
【沿革】明洪武年間,唐、戴二姓自山西洪洞遷于此,因此處有一桃園,故取名桃園村,后為吉祥,雅化為桃源村。清初,王官集北移于此,遂名桃源集。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屬辛安里、夏侯里。乾隆元年(1736年)在此設立桃源集營導備府與飛虎廳,嗣后改為桃源集鎮,至民國三年(1914年)裁撤。1928年屬曹縣第十區。1943年8月改屬齊濱縣第三區,1949年8月改為曹縣第七區(駐桃源);1958年屬莊寨公社。1979年元月設桃源集公社(劃莊寨公社東部50個自然村)、大寨集公社,1983年12月改桃源集鄉、大寨集鄉。
1996年,桃源集鄉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轄桃源北街、桃源南街、王家、韓家、東李寨、鹿寨、梁集、西焦、馬寨、北亭寺、葛新莊、馬屯、和屯、朱屯、東三張、西三張、后古堂、謝樓、陳寨、堿廠、張莊、謝寨、油房寨、三李寨、谷寨、舊集、羅寨、南亭寺、郭寨、桃源后西街、桃源后東街、桃源前東街、桃源前西街、東葛寨、西葛寨、范寨、李寨東、李寨西、王莊東、王莊西、東王莊、后王莊、閻寨、申寨、倪寨、常廟南、常廟中、常廟北、常廟李街、后常廟50個行政村;大寨集鄉面積24.8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大寨集東、大寨集西、大寨集南、界牌集、大楊口、前楊口、張莊、馬莊、前集、前王莊、張堤圈東、張堤圈西、徐堤圈、戶莊、高莊、耿寺、王舉人莊、馮莊、馬樓、西趙溝、東趙溝21個行政村。1996年12月,撤銷桃源集鄉,設立桃源集鎮。
2001年,撤銷大寨集鄉,并入桃源集鎮。全鎮轄桃源南、桃源北、前東、前西、后東、郭寨、后西、舊集、羅寨、東三張、西三張、馬屯、朱屯、王屯、梁集、西焦、馬寨、東葛寨、葛辛莊,陳寨、后古堂、常崗廟南街、常崗廟中街、常崗廟北街、常崗廟李街、后常廟、范寨、李寨東、李寨西、后王莊、西葛寨、王莊西、王莊東、東王莊、申寨、倪寨、王家、韓家、閆寨、東李寨、鹿寨、北亭寺、谷寨、三李寨、堿廠、謝樓、謝寨、油坊寨、南亭寺、原張莊、楊口、前楊口、張莊、馬莊、大寨東街、大寨西街、大寨南街、前王、前集、界牌、徐圈、張東、張西、戶莊、高莊、耿寺、王舉人莊、馮莊、馬樓、東趙溝、西趙溝71個行政村。人口15890戶64252人(約2008年)。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71721104:~200 220大楊口村 ~201 220前楊口村 ~202 220南張莊村 ~203 220馬莊村 ~204 220大寨東街村 ~205 220大寨西街村 ~206 220大寨南街村 ~207 220前王莊村 ~208 220前集村 ~209 220界牌村 ~210 220徐堤圈村 ~211 220張堤圈東村 ~212 220張堤圈西村 ~213 220戶莊村 ~214 220戶高莊村 ~215 220后耿寺村 ~216 220王舉人莊村 ~217 220馮莊村 ~218 220馬樓村 ~219 220東趙溝村 ~220 220西趙溝村 ~221 122郭寨村 ~222 220張莊村 ~223 122桃源集南街村 ~224 220油坊寨村 ~225 220羅寨村 ~226 220堿廠村 ~227 220三李寨村 ~228 220南停寺村 ~229 122桃源集北街村 ~230 122桃源集后東街村 ~231 122桃源集后西街村 ~232 220谷寨村 ~233 220謝寨村 ~234 220舊集村 ~235 220朱屯村 ~236 220鹿寨村 ~237 220韓家村 ~238 220謝樓村 ~239 220后古堂村 ~240 220陳寨村 ~241 220西焦村 ~242 220西三張村 ~243 220東李寨村 ~244 122馬屯村 ~245 220東三張村 ~246 220梁集村 ~247 220王家村 ~248 220王屯村 ~249 122馬寨村 ~250 220葛辛莊村 ~251 220北停寺村 ~252 220后常廟村 ~253 220常廟中街村 ~254 220李寨東村 ~255 220倪寨村 ~256 220東王莊村 ~257 220范寨村 ~258 220申寨村 ~259 220常廟李街村 ~260 121西葛寨村 ~261 220王莊東村 ~262 220王莊西村 ~263 220后王莊村 ~264 122東葛寨村 ~265 220閻寨村 ~266 220李寨西村 ~267 220常廟北街村 ~268 220常廟南街村 ~269 122桃源集前東街村 ~270 122桃源集前西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