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為珠崖郡紫貝縣地。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珠崖郡撤銷后,紫貝即成廢縣。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在紫貝縣故墟上置武德縣,屬臨振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名為平昌縣,屬崖州。貞觀元年(627年)取“偃武修文”之意更名文昌縣。隸屬歷經瓊州、乾寧軍民安撫司、瓊州府、廣東省、海南省。據清代所著《廣東考古輯要》載:“唐武德五年分珠崖郡,置平昌縣。貞觀元年改曰文昌,以縣南文昌江(今文昌河)設名”。
1995年11月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文昌縣,設立文昌市(縣級),其管轄范圍不變。1996年4月5日至20日,文昌舉行撤縣設市慶祝活動。
1995年底,文昌市總面積2403平方千米,總人口51.8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0萬人,農業人口43.94萬人;市鎮人口7.16萬人,農村人口44.68萬人。轄22個鎮、3個鄉、265個行政村、3236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林)場和1個華僑農場。市政府駐地文城鎮。
1996年底,文昌市總面積2403平方千米,總人口52.13萬人。轄22個鎮、3個鄉、265個行政村、3236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林)場和1個華僑農場。市政府駐地文城鎮。
1997年底,文昌市陸地面積2403平方千米。人口52.45萬人。轄22個鎮、3個鄉、265個行政村、3236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林)場和1個華僑農場。市政府駐地清瀾經濟開發區。注:1997年7月1日,文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協從文城鎮遷往清瀾經濟開發區辦公。文城鎮是一座歷史古城,長期以來是文昌縣城,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文昌建市后,其地域局限性日顯突出,不利于大規模建設。清瀾經濟開發區位于清瀾鎮,規劃面積30平方千米。
1998年底,文昌市陸地面積2403平方千米。人口52.76萬人。轄22個鎮、3個鄉,256個行政村、3236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林)場和1個華僑農場。市政府駐地清瀾經濟開發區。
1999年底,文昌市陸地面積2403平方千米。人口52.99萬人。轄22個鎮、3個鄉、274個村(居)委會、3236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林)場和1個華僑農場。市政府駐地清瀾經濟開發區。
2000年底,文昌市陸地面積2403平方千米。人口53.47萬人。轄22個鎮、3個鄉、274個村(居)委會、3236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林)場和1個華僑農場。市政府駐地清瀾經濟開發區。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509271人,其中:文城鎮54864人,重興鎮28366人,蓬萊鎮16212人,會文鎮31299人,邁號鎮15854人,清讕鎮23056人,南陽鎮10341人,新橋鎮10159人,東路鎮19028人,潭牛鎮18046人,頭苑鎮11066人,東閣鎮13580人,文教鎮19882人,東郊鎮39387人,龍樓鎮18311人,昌灑鎮15759人,翁田鎮20940人,公坡鎮10489人,抱羅鎮13506人,馮坡鎮11849人,錦山鎮26381人,鋪前鎮34437人,寶芳鄉7343人,龍馬鄉6487人,湖山鄉9170人,國營東路農場3436人,國營南陽農場3783人,國營羅豆農場13441人,國營文昌橡膠研究所2799人。
2001年底,文昌市陸地面積2403平方千米。人口53.78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137264戶、總人口53775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2142人。)。轄22個鎮、3個鄉、274個村(居)委會、3236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林)場和1個華僑農場。市政府駐地清瀾經濟開發區。 2002年7月15日,海南省政府下發《關于同意調整文昌市鄉鎮行政區劃的批復》,同意文昌市將原有的25個鄉鎮調整撤并為16個鎮,調整后的鎮為:文城鎮、會文鎮、重興鎮、東路鎮、馮坡鎮、潭牛鎮、抱羅鎮、錦山鎮、鋪前鎮、翁田鎮、龍樓鎮、東郊鎮、文教鎮、昌灑鎮、蓬萊鎮、東閣鎮。鄉鎮建制減少了9個,行政區劃變動具體情況如下:一、將文城鎮與清瀾鎮、頭苑鎮、南陽鎮、邁號鎮合并,成建制撤銷清瀾鎮、頭苑鎮、南陽鎮和邁號鎮,設立文城鎮,鎮政府駐原文城鎮。新的文城鎮行政區域面積341.09平方千米,人口113503人,轄55個村(居)委會。二、將東閣鎮與寶芳鄉合并,成建制撤銷寶芳鄉,設立東閣鎮,鎮政府駐原東閣鎮。新的東閣鎮行政區域面積109.88平方千米,人口25388人,轄20個村(居)委會。三、將錦山鎮與湖山鄉合并,成建制撤銷湖山鄉,設立錦山鎮,鎮政府駐原錦山鎮。新的錦山鎮行政區域面積180.21平方千米,人口36296人,轄29個村(居)委會。四、將潭牛鎮與新橋鎮合并,成建制撤銷新橋鎮,設立潭牛鎮,鎮政府駐原潭牛鎮。新的潭牛鎮行政區域面積141.27平方千米,人口28026人,轄17個村(居)委會。五、將翁田鎮與龍馬鄉合并,成建制撤銷龍馬鄉,設立翁田鎮,鎮政府駐原翁田鎮。新的翁田鎮行政區域面積276.95平方千米,人口30398人,轄16個村(居)委會。六、將抱羅鎮和公坡鎮合并,成建制撤銷公坡鎮,設立抱羅鎮,鎮政府駐原抱羅鎮。新的抱羅鎮行政區域面積206.7平方千米,人口26770人,轄19個村(居)委會。七、鋪前鎮、馮坡鎮、重興鎮、會文鎮、東路鎮、文教鎮、龍樓鎮、東郊鎮、昌灑鎮、蓬萊鎮按原行政區劃和建制不變。
2002年底,文昌市陸地面積2403平方千米。人口53.86萬人。轄16個鎮(文城鎮、會文鎮、重興鎮、東路鎮、馮坡鎮、潭牛鎮、抱羅鎮、錦山鎮、鋪前鎮、翁田鎮、龍樓鎮、東郊鎮、文教鎮、昌灑鎮、蓬萊鎮、東閣鎮)、290個村(居)委會、3236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林)場和1個華僑農場。市政府駐清瀾經濟開發區。
2003年底,文昌市陸地面積2403平方千米。人口54.07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139433戶、總人口54073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5084人。)。轄16個鎮、290個村(居)委會、3236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林)場和1個華僑農場。市政府駐清瀾經濟開發區。
2004年底,文昌市陸地面積2403平方千米。人口54.31萬人(公安戶籍人口數:總戶數141571戶、總人口54312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9559人。)。轄16個鎮、290個村(居)委會、3236個自然村,境內有5個國有農(林)場和1個華僑農場。市政府駐清瀾經濟開發區。
2006年,文昌市轄16個鎮:文城鎮、重興鎮、蓬萊鎮、會文鎮、東路鎮、潭牛鎮、東閣鎮、文教鎮、東郊鎮、龍樓鎮、昌灑鎮、翁田鎮、抱羅鎮、馮坡鎮、錦山鎮、鋪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