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縣古系沼澤地區,因大野澤得名。《元和郡縣志》:“澤在巨野縣東五里。南北三百里,東西百余里。”《齊乘》云“梁山泊也。”西漢置巨野縣。北齊撤銷巨野縣。隋開皇16年恢復巨野縣。北宋屬濟州。1150年,黃河大決,淹沒巨野,撤銷巨野縣。1269年(蒙古至元6年),恢復巨野縣。
1983年4月29日,山東省政府批準,巨野縣由原21處公社改為25個鄉、1個鎮(城關鎮、大義鄉、龍堌鄉、大謝集鄉、章縫鄉,田莊鄉、丁官屯鄉、呂官屯鄉、田橋鄉、太平鄉、大李集鄉、張表鄉、王平坊鄉、柳林鄉、陳集鄉、萬豐鄉、營里鄉、昌邑鄉、葛店鄉、獨山鄉、夏官屯鄉、薛扶集鄉、董官屯鄉、新城鄉、雙廟鄉、陶廟鄉)。至9月底,原826個生產大隊,改建為850個行政村。1984年1月20日,大義、龍堌、章縫、大謝集4個鄉改為鎮。至此,巨野轄21個鄉、5個鎮。
1985年10月24日,城關鎮更名為巨野鎮。1990年1月1日,山東省政府批準,將嘉祥縣的核桃園鄉劃歸巨野縣管轄。1994年12月29日,撤銷核桃園鄉、獨山鄉,設立核桃園鎮、獨山鎮。1995年10月23日,撤銷柳林鄉、夏官屯鄉,設立柳林鎮,夏官屯鎮。至此,全縣轄9鎮18鄉:巨野鎮、夏官屯鎮、大義鎮、獨山鎮、核桃園鎮、龍固鎮、柳林鎮、大謝集鎮、章縫鎮、田莊鄉、萬豐鄉、葛店鄉、呂官屯鄉、薛扶集鄉、田橋鄉、陳集鄉、大李集鄉、雙廟鄉、王平坊鄉、新城鄉、太平鄉、陶廟鄉、丁官屯鄉、昌邑鄉、營里鄉、張表鄉、董官屯鄉。總面積1308.3平方千米,總人口約85.3萬人。縣政府駐巨野鎮。
1996年9月5日,將夏官屯鎮更名為麒麟鎮(魯地名委[1996]9號)。2000年3月15日,撤銷太平鄉,設立太平鎮(魯政函民字[2000]27號)。2000年6月21日,撤銷萬豐鄉、田莊鄉,分別設立萬豐鎮、田莊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魯政函民字[2000]50號)。至此,全縣轄12個鎮、15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巨野縣常住總人口839438人,其中:巨野鎮72580人,龍蟈鎮27045人,柳林鎮30466人,章縫鎮39544人,大義鎮37447人,大謝集鎮26445人,獨山鎮31253人,麒麟鎮34155人,核桃園鎮27249人,太平鎮40569人,田莊鎮27214人,萬豐鎮28869人,丁官屯鄉27122人,呂官屯鄉27910人,田橋鄉34291人,大李集鄉26482人,張表鄉25511人,′王平坊鄉14976人,陳集鄉29395人,營里鄉34308人,董官屯鄉41975人,葛店鄉29502人,昌邑鄉23392人,陶廟鄉33130人,雙廟鄉24694人,新城鄉19363人,薛扶集鄉24551人。
2001年2月6日,撤銷新城鄉、呂官屯鄉,其行政區域并入巨野鎮;撤銷葛店鄉,其行政區域并入大義鎮;撤銷大李集鄉,其行政區域并入龍堌鎮;撤銷昌邑鄉,其行政區域并入大謝集鎮;撤銷薛扶集鄉,其行政區域并入麒麟鎮;撤銷雙廟鄉,其行政區域并入獨山鎮;撤銷張表鄉,其行政區域并入柳林鎮;撤銷丁官屯鄉,其行政區域并入田莊鎮;撤銷陳集鄉,其行政區域并入萬豐鎮;撤銷董官屯鄉、王平坊鄉,設立董官屯鎮;撤銷田橋鄉、營里鄉、陶廟鄉,分別設立田橋鎮、營里鎮、陶廟鎮;撤鄉設鎮后,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調整后,巨野縣轄16個鎮:巨野鎮、大義鎮、章縫鎮、龍堌鎮、大謝集鎮、麒麟鎮、獨山鎮、核桃園鎮、柳林鎮、田莊鎮、田橋鎮、太平鎮、萬豐鎮、董官屯鎮、營里鎮、陶廟鎮。
2002年2月22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巨野縣撤銷董官屯鄉,設立董官屯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2002年8月16日,省政府批復同意:巨野縣撤銷營里鄉,設立營里鎮;撤銷田橋鄉,設立田橋鎮;以上2鄉撤鄉設鎮后,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本站注:批準時間與上有矛盾,待查)。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巨野縣常住總人口860581人,其中:鳳凰街道65039人,永豐街道92118人,龍固鎮54953人,大義鎮61542人,柳林鎮50907人,章縫鎮35603人,大謝集鎮57075人,獨山鎮55139人,麒麟鎮56147人,核桃園鎮27488人,田莊鎮47030人,太平鎮42452人,萬豐鎮59034人,陶廟鎮35539人,董官屯鎮50416人,田橋鎮36651人,營里鎮334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