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1956年底,江蘇省轄8專區、6市,71縣、6市、30市轄區、1鎮。
南京市 11區 1鎮
玄武區 白下區 秦淮區 建鄴區 鼓樓區 下關區
浦口區 燕子磯區 棲霞區 雨花臺區 中山陵園區
大廠鎮
無錫市 6區
崇安區 工運區 南長區 西新區 北塘區 郊 區
蘇州市 6區
平江區 滄浪區 金閶區 北塔區 觀前區 郊 區
常州市 1區
戚墅堰區
徐州市 5區
鼓樓區 子房區 云龍區 王陵區 賈汪礦區
南通市 1區
郊 區
徐州專區 駐徐州市 1市 8縣
新海連市
贛榆縣(青口鎮) 豐 縣(城關鎮) 沛 縣(沛城鎮) 邳 縣(運河鎮) 東海縣(新海連市) 銅山縣(徐州市)
新沂縣(新安鎮) 雎寧縣(雎城鎮)
淮陰專區 駐清江市 1市 10縣
清江市
灌云縣(伊山鎮) 沭陽縣(沭城鎮) 宿遷縣(宿城鎮) 漣水縣(漣城鎮) 泗陽縣(眾興鎮) 淮陰縣(清江市)
淮安縣(淮城鎮) 泗洪縣(青陽鎮) 洪澤縣(高良澗鎮) 盱眙縣(盱城鎮)
鹽城專區 駐鹽城縣 7縣
鹽城縣(鹽城鎮) 濱海縣(東坎鎮) 射陽縣(合德鎮) 阜寧縣(阜城鎮) 建湖縣(湖垛鎮) 大豐縣(大中鎮)
東臺縣(東臺鎮)
揚州專區 駐揚州市 2市 10縣
揚州市 泰州市
寶應縣(縣城鎮) 興化縣(邵陽鎮) 高郵縣(縣城鎮) 江都縣(仙女廟鎮) 邗江縣(揚州市) 儀征縣(真州鎮)
六合縣(六城鎮) 泰 縣(姜堰鎮) 泰興縣(泰興鎮) 靖江縣(靖城鎮) 江浦縣(珠江鎮)
南通專區 駐南通市 7縣
海安縣(海安鎮) 如東縣(掘港鎮) 如皋縣(如城鎮) 南通縣(金沙鎮) 海門縣(茅家鎮) 啟東縣(匯龍鎮)
崇明縣(城橋鎮)
鎮江專區 駐鎮江市 1市 10縣
鎮江市
揚中縣(三茅鎮) 丹徒縣(鎮江市) 江寧縣(東山鎮) 句容縣(縣城鎮) 丹陽縣(縣城鎮) 武進縣(常州市)
金壇縣(金城鎮) 溧水縣(在城鎮) 溧陽縣(溧城鎮) 高淳縣(淳溪鎮)
蘇州專區 駐蘇州市 1市 9縣
常熟市
常熟縣(常熟市) 江陰縣(澄江鎮) 昆山縣(玉山鎮) 吳 縣(蘇州市) 震澤縣(東山鎮) 吳江縣(松陵鎮)
無錫縣(無錫市) 宜興縣(宜城鎮) 太倉縣(城廂鎮)
松江專區 駐松江縣 9縣
松江縣(縣城鎮) 寶山縣(城廂鎮) 嘉定縣(城廂鎮) 川沙縣(城廂鎮) 青浦縣(城廂鎮) 上海縣(閔行鎮)
南匯縣(惠南鎮) 奉賢縣(南橋鎮) 金山縣(洙涇鎮)
★將江寧縣的橋南、定坊、龍家3個鄉和六合縣葛塘區新河鄉的桃源村劃歸南京市領導;將原由江浦縣劃入南京市的九袱鄉5個選區中的2個選區仍劃歸江浦縣領導。(1956年2月22日國務院批復)
◎鎮江專區的揚中縣劃歸揚州專區;武進縣劃歸蘇州專區(江蘇省人民委員會1956年2月23日報告備案)
◎揚州專區的儀征、六合、江浦3縣和蘇州專區的宜興縣劃歸鎮江專區(江蘇省人民委員會1956年2月23日報告備案)
◎1956年3月5日:
1.濱海縣的臨海區劃歸射陽縣;
2.阜寧縣羊寨區的大關、小關、三岡、綠楊4個鄉劃歸濱海縣;
3.阜寧縣吳灘區的瑞圖、吳灘、匯水、許莊、合利、鄒河、老沙等7個鄉劃歸射陽縣;
4.射陽縣陳坎區的鄭飛、雪泉2個鄉劃歸阜寧縣。
5.鹽城縣永豐區的堰北、宋樓、沿河、復興4個鄉劃歸建湖縣。
6.鹽城縣岡南區的圩北、圩東、圩西、西南、民主等5個鄉劃歸大豐縣。
7.阜寧縣的公興區劃歸建湖縣;
8.建湖縣的集合、陳林、觀東、觀西、阜岡、二堯、丁墩、文燦、朱莊、文柱等10個鄉劃歸阜寧縣;
9.射陽縣陳坎區的洪橋、范壩、西洋、南莊、智謀、風華等6個鄉和新坍區的賀仁、三港2個鄉及潭北區的利民、北辰、長富3個鄉,劃歸建湖縣。
◎蘇州市撤銷城郊、楓橋、木瀆3個區;原有41個鄉合并為18個鄉,成立郊區人民委員會。(蘇州市人民委員會1956年3月7日報告)
◎無錫縣境內斗山鄉的章家自然村劃歸江陰縣。(1956年3月)
★1956年3月9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5次會議決定:
1.將江都縣劃分為江都、邗江兩縣。
2.原江都縣自北向南以邵伯湖、六閘、邵仙引河、七閘、芒稻河、八江和三江營為界,劃分為東西兩部,東部歸江都縣管轄;西部歸邗江縣管轄。
◎丹徒縣的蛟峰鄉和勝利鄉的東塔山村,劃歸金壇縣。(1956年3月28日)
◎常州市撤銷天寧、廣化、鐘樓3個區的建制,在市人委下設街道辦公室,專管街道工作,下轄街道辦事處,為市人委的派出機構。(1956年3月常州市人民委員會報告)
◎江蘇省徐州專區睢寧縣李集區陳集鄉的崔莊、卓圩、侯集(西半村)3個行政村,11個自然村,760戶3355人,土地8827畝劃歸安徽省靈璧縣;靈璧縣九頂區的柴湖鄉、陳集鄉及耀山鄉的土山、謝莊,高樓區的魏洼、黑鮑、八張莊、小李莊,共39個行政村、24個自然村、2752戶、11067人、39627.6畝土地,劃歸睢寧縣。(1956年3月)
★1956年4月3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6次會議決定:
1.設置洪澤縣,其行政區域以原泗洪縣洪澤(水上)區10個鄉、1個港為基礎,并將沿洪澤湖的雪楓鎮、習仁鄉、淮灘鄉和大咀鄉的大咀選區,原屬淮陰縣的蔣壩鎮、高良澗鎮、順河鄉和周橋鄉的周橋小街,原屬盱眙縣的老子山鎮、永弼鄉和龜山鄉的龜山選區,以及原屬泗陽縣范集鄉的肖頭選區等地區,都劃歸洪澤縣管轄。
2.洪澤縣劃歸淮陰專員公署領導;縣人民委員會駐高良澗鎮。
◎淮陰縣的順河區、高澗區、盯寶區及蔣壩鎮劃歸洪澤縣 。(1956年3月)
◎如東縣湯園區的民富、國強、五窯、四港4個鄉和如皋縣薛窯區的九圩、李港、五接、福成4個鄉,劃歸南通縣。如東縣景安區的陳莊鄉劃歸海安縣,興隆鄉劃歸如皋縣。(1956年4月14日)
◎金壇縣金山區龍首鄉后仁自然村,劃歸宜興縣。(1956年4月25日)
◎溧陽縣竹簀區西沈鄉的許莊、前塘、金山3個自然村及城東區山下鄉的小湖墅、魯塘下2個自然村,劃歸金壇縣;金壇縣社頭區湖蕩鄉的園上自然村,劃歸溧陽縣。(1956年5月2日)
★江寧縣的高橋門鄉劃歸南京市領導。(1956年5月21日國務院批復)
◎蘇州市撤銷觀前區。(1956年6月23日)
◎常州市撤銷郊區人民委員會,將原15個鄉合并為4個鄉,市成立農林水利處,郊區成立農村辦事處,作為市人委的派出機構,實施領導。(1956年6月常州市人民委員會報告)
◎南通市撤銷郊區人民政府,其工作分別劃歸市級有關部門和各鄉人民委員會辦理。(1956年6月)
◎泗陽縣卓碼鄉的導淮、卓碼、路東、路西4個村劃歸宿遷縣。(1956年7月5日)
★1956年7月11日國務院批復:
同意山東省嶧縣、微山兩縣和江蘇省徐州市之間的行政區劃界線作如下調整:
1.山東省將嶧縣性義區徒溝鄉的全部包括小樓子、劉莊、小韓莊、殷莊、吳莊、蘇莊、胡莊、孫莊、陳莊、小彭莊等個10村和微山縣韓莊區馬山鄉的東馬山、西馬山、東隴子、西隴子、徐-、東樓、北局子,厲灣鄉的大厲家灣(包括另一小村)、東厲家灣、后厲家灣、姚山子,石樓鄉的南石樓、北石樓、小石樓(石樓又稱石榴)及黃山島上的孫家莊、蔣家莊、李家莊、厲家莊、陳家莊、后李莊、西馬山,套里島上的祖套、王套、楊套等25村,共計35村,劃歸江蘇省徐州市領導。
2.微山湖湖面由山東省微山縣統一管理。?
◎漣水縣高溝區的牛行、湯灣2個村和葛集小街,劃歸灌云縣。(1956年7月12日)
★將清江市的王營鎮劃歸淮陰縣領導,將淮陰縣的機場、缽池、太平、韓莊等4個鄉劃歸清江市領導。(1956年7月25日國務院批復)
◎如皋縣原灣子、桃園2個鄉合并,改稱灣子鄉,劃歸南通縣。(1956年7月25日)
◎丹陽縣延陵區九里鄉的東西九里、赤石岸、蔣莊、舊縣(2個選區)、蔣甲、崗村等8個自然村及原延陵鄉的官井頭、西洲等2個自然村,劃歸金壇縣。(1956年8月1日)
◎丹徒縣原蛟龍鄉的巨村、大秋、張家3個選區,劃歸金壇縣。(1956年8月1日)
◎丹陽縣的章村、華墅2個鄉,劃歸丹徒縣。(1956年8月22日)
◎青浦縣將金澤區的淀西、港北、沙田、石米4個鄉劃歸昆山縣。(1956年8月)
◎武進縣橫林區洛陽鄉的左舍里行政村(第八選區)劃歸無錫縣。(1956年9月8日)
◎溧陽縣的喻莊一村劃歸句容縣。(1956年9月10日)
◎句容縣的坭龍村劃歸金壇縣薛埠鎮。(1956年9月)
◎昆山縣茜墩區的葉蕩鄉(2400多戶,9300多人)劃歸松江縣朱家角區。(1956年9月)
◎揚州專區的揚中縣劃歸鎮江專區(江蘇省人民委員會1956年11月8日報告備案)
◎無錫縣馬山鄉的焦山小島,劃歸震澤縣。(1956年11月27日)
◎武進縣奔牛區九里鄉的界首村、張家塘2個自然村劃歸丹陽縣。(1956年12月14日)
◎建湖縣公興區6個鄉,劃歸阜寧縣。(1956年12月22日)
◎鎮江專區的儀征、六合、江浦3縣劃歸揚州專區(江蘇省人民委員會1956年12月24日報告備案)
◎丹陽縣運河鄉的寨莊、河西、杜莊、姚家、湯家、王家塘、前吉、后吉、前峰、后峰、后吳、黃泥溝、前杜埂、后杜埂等14個自然村和蔣墅鄉的楊樹、楊西溝、大劉莊3個自然村,劃歸武進縣。(1956年12月)
◎設立戚墅堰區(1956年常州市人民委員會報告備案)
◎撤銷南通市城東、城西、唐閘3區(南通市人民委員會1956年報告備案)
·【上海市】1956年江灣、大場、吳淞3區合并為北郊區,寶山縣同年劃屬上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