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浦東新區轄鎮。位于區境南部,南連奉賢區,西接閔行區。面積59.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0060人(六普)。轄7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鹽鐵塘、大治河、咸塘港、新閘港在此相接。
【沿革】航頭古名鶴沙,是浦東最早成陸的地區,據《上海通史》記載,早在宋代,這里已成集鎮,是上海最早的一批市鎮之一。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上海鎮設市舶司,在今航頭境域設航運碼頭,因此俗稱“航頭”。明時,這里設有存鹽倉庫,名斜角倉。1959年成立航頭公社,1984年改為鄉,1994年撤鄉建鎮。轄境東鄰新場鎮,北接下沙鎮,南與奉賢縣、西與閔行區接壤,鎮政府駐航頭。1995年末,面積26.21平方千米,人口2.26萬人,轄海橋、倪橋、檀香、福善、鶴鳴、許馮、匯達、青龍、航西、果園、航頭11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下沙五代已為鹽場,并為華亭五鹽場之最。下沙鹽場一度曾南鄰奉賢,北迄寶山,為浙西百里海岸,地域十分廣袤,先后曾隸屬海鹽、華亭、上海、南匯諸縣。宋建炎年間,設立下沙鹽監,并于此設兩浙鹽運使司松江分司。民國為鎮,1950年設置下沙區、下沙鄉,1957年撤區并鄉,1958年成立下沙公社,1984年改為鄉,1986年撤鄉建鎮。轄境東鄰坦直鎮、新場鎮,南接航頭鎮,北連周浦鎮,西鄰閔行區,鎮政府駐下沙。1995年末,面積23.4平方千米,人口3.08萬人,轄有飛橋、儲樓、沉香、沿江、沈莊、果園、談弄、長浜、沙東、王樓、白墻、沙北、梅園、大橋、牌樓15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
2002年,撤銷下沙鎮,并入航頭鎮。2004年,人口約5.1萬人,鎮政府駐鎮內中市街,轄航頭、下沙2個居委會和海橋、鶴鳴、長達、果園、福善、沉香、鶴東、沈莊、王樓、梅園、牌樓、航東、豐橋13個行政村。2009年撤銷南匯區后,屬浦東新區。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10115137:~001 121航頭居委會 ~002 121下沙居委會 ~003 121瑞和苑社區 ~004 121鶴鳴社區 ~005 121長達社區 ~006 121金色航城居委會 ~007 121東升家園居委會 ~201 220海橋村 ~202 121鶴鳴村 ~203 122長達村 ~204 122果園村 ~205 122福善村 ~206 220沉香村 ~207 220鶴東村 ~208 220沈莊村 ~209 220王樓村 ~210 122梅園村 ~211 220牌樓村 ~212 122航東村 ~213 220豐橋村
【郵編】201316【2008年代碼】310119110:~001航頭居委會 ~002下沙居委會 ~201海橋村 ~203鶴鳴村 ~204長達村 ~206果園村 ~208福善村 ~214沉香村 ~215鶴東村 ~216沈莊村 ~220王樓村 ~223梅園村 ~225牌樓村 ~226航東村 ~228豐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