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秀山縣的九江鄉劃歸貴州省松桃縣。(1952年6月11日川東人民行政公署民政廳【民政字第0159號】批復,1952年11月10日貴州省民政廳【民民發字第273號】批復)
★撤銷成都縣,所屬的太平、城區、天迴3鄉劃歸成都市,青蘇鄉劃歸溫江縣,三河鄉劃歸新都縣,金泉、萬福、清溪、仁義、安靖5鄉劃歸郫縣,復興、崇義2鄉劃歸新繁縣。(1952年6月21日政務院【政政齊李第77號】批復)
★昭化縣的鴛溪、新農、亭子口、白橋等4鄉劃歸蒼溪縣。(1952年月6日24川北行署【民政字第1002號】通知)
★壁山縣轉龍鄉劃歸北碚市。(1952年6月26日內務部【內民字第251號】批復)
★四川省奉節縣的龍門、楠楊、柏楊3鄉劃歸湖北省利川縣。(1952年6月26日內務部【內民字第252號】批復)
★慶符縣的小沱鄉及宜賓縣趙家鄉各一部劃歸宜賓市。(1952年7月1日內務部【內民字第264號】批復)
★彰明縣香水鄉所屬云風、元坪、鎮江等3村劃歸北川縣。(1952年7月14日內務部【內民字第291號】批復)
★宜賓縣趙家鄉的一部分劃歸宜賓市。(1952年7月25日川南行署民政廳【民行字第564號】批復)
★井研縣的太平鄉劃歸榮縣。(1952年7月30日內務部【內民字第329號】批復)
★什邡縣屬第二區新市鄉7個村劃歸棉竹縣。(1952年7月30日內務部【內民字第330號】批復)
★1952年7月31日內務部【內民字第335號】批復:
1.江津縣與巴縣共管的馬鬃鄉劃歸江津縣。
2.萬縣復興鄉所轄的新生、人和、黃龍、江家、雙河等5村劃歸石砫縣。
★犍為縣第九區所屬石麟、西溶、冠英、楊家4鄉及踏水、鳳來煤礦等地劃歸五通橋市。(1952年8月4日內務部【內民字第339號】批復)
★南充縣黃泥鄉6個村、復興鄉2個村劃歸蓬溪縣。(1952年8月13日川北行署【民政字第3360號】批復)
★隆昌縣汪家鄉天公堂、盧家灣兩飛地劃歸榮昌縣。(1952年8月16日內務部【內民字第375號】批復)
◎酉陽縣的兩河、龍田、犁灣、早旱、官莊、馬喇、濯水、濯西、水市、學堂、鵝池、聯合、沙石、太極等14鄉劃歸黔江縣;玉屏鄉劃歸秀山縣;將秀山縣的江口鎮劃歸酉陽縣。(1952年8月變更)
★1952年9月1日內務部【內民字第410號】批復:
1.茂縣白馬鄉劃歸北川縣。
2.蓬安縣東升鄉突出營山縣觀音鄉境內區域劃歸營山縣。
3.蓬安縣復興、賽金、雙河二道鄉劃歸儀隴縣。
4.武勝縣臨江鄉劃歸南充縣。
5.南充縣同興鄉劃歸岳池縣。
6.南充縣浸水鄉的、八、九、十等3村劃歸岳池縣第五區精河鄉。
7.南充縣勝觀鄉五、六、七等3村劃歸岳池縣第六區騎龍鄉。
8.南充縣黃泥鄉劃歸蓬溪縣。
9.西充縣文井、壁山2鄉劃歸蓬溪縣。
10.岳池縣禮安鄉5個村劃歸武勝縣;將武勝縣新場、斷橋、踏水3鄉共24村劃歸岳池縣。
11.安縣擂鼓、茶坪2鄉及永安鄉的龍井村劃歸北川縣。
12.南江縣復興鄉的8個村劃歸巴中縣。
13.南江縣白龍鄉6個村劃歸蒼溪縣。
14.南江縣青龍鄉、白龍鄉29個村劃歸旺蒼縣。
★1952年9月10日達縣專署通知:
1.巴中縣大河鄉的河家梁及花溪鄉九村的九、十兩小組劃歸通江縣,通江縣楊柏鄉三村三組劃歸巴中縣花溪鄉。
2.萬源縣東會坪二村2個小組、太平坎4個小組(165戶)、灣灣大溝135戶劃歸通江縣;通江縣八區馬口鄉劃歸萬源縣。
◎云南省威信縣第五區水田鄉飛地木瓦房村(包括白泥、后山、龍塝等自然村,合計1266人面積約1平方公里)劃歸四川省古藺縣石壩區管轄。1952年9月14日交接,1954年12月2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復)
★四川省的北碚市及綦江、長壽、江北3縣劃歸重慶市直轄。(1952年9月27日西南軍政委員會【會民令字第0033號】命令,1953年1月16日內政部【內民字第32號】批復)
◎忠縣復興鄉堰塘、雙河、鳳凰3個 村,磨子鄉九、十村的3個小組及太極鄉的七、八兩個村劃歸石砫縣;石砫縣破口鄉九、十、十二、十三等4村八組劃歸忠縣。(1952年川東行署【民政字第257號】批復)
★江津縣十四區迴龍鄉黃角、龍虎、迴龍、新興等4村及1個特別編鄰劃歸合川縣。(1952年10月3日內務部【內民字第494號】批復)
★犍為縣所屬蔡金、踏水2鄉劃歸樂山縣。(1952年10月4日內務部【內民字第502號】批復)
★忠縣中興、黎王2個鄉劃歸石砫縣。(1952年10月10日萬縣專署【民行081號】批復)
★南充縣興隆鄉一部劃歸蓬安縣,吉安鄉3個村劃歸武勝縣,扶君鄉1個村劃歸西充縣,岳池縣高升鄉2個村劃歸南充縣。(1952年10月17日內務部【內民字第540號】批復)
★1952年10月17日內務部【內民字第541號】批復:
1.華陽縣隆興、保和、勝鄉、永豐4鄉、桂溪鄉第九分會劃歸成都市。
2.成都縣屬青龍、駟馬、西城3鄉及青蘇鄉的十二、十三、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共6個分會,城區鄉一、二、九、十共4個分會,太平鄉第十五分會與楊家巖石橋至何家碾以南的半個分會,劃歸成都市。
3.成都市市區進行調整:①成都市第一、二區合并為第一區;②第三、四區合并為第二區;③第八區和新劃入的成都縣太平鄉之一部,青龍鄉之大部及駟馬鄉之全部為第三區;④新劃入的成都縣青龍鄉之一部、華陽縣興隆鄉、保和鄉之全部及得勝鄉大部為第四區;⑤原第五區及新劃入的華陽縣得勝鄉、永豐鄉之各一部、桂溪鄉之1個分會為第五區;⑥原第七區之全部,第六區之一部及新劃入的華陽縣永豐鄉之大部、成都市西城鄉之全部,青蘇鄉、城區鄉各一部為第六區。
◎萬源縣魏家鄉的龍鳳場、黃溪口各一部分劃歸通江縣。通江縣馬口鄉及中和鄉的三村劃歸萬源縣。(1952年10月變更)
★宜賓縣人民政府駐地由喜捷鎮遷至宜賓市。(1952年11月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民政廳【民行劃字第790號】批復)
★1952年11月15日內務部【內民字第559號】批復:
1.三臺縣屬八區翻身鄉的第四村劃歸中江縣。
2.萬縣三區小周鄉的石柱、高坪、迴龍、柏林、官塘、巴陽6村劃歸所插入的云陽縣。
★1952年11月25日內務部【內民字第636號】批復:
1.理縣威州、克枯二鄉劃歸汶川縣。
2.汶川縣龍溪鄉劃歸灌縣。
★梁山縣更名為梁平縣。(1952年12月3日內務部【內民字第652號】批復)
★1952年12月5日內務部【內民字第657號】批復:
1.隆昌縣三區廟壩鄉一、三、六保,黃家鄉八石糧及二區響石鎮十八農會劃歸富順縣;五區界石鄉建國村劃歸內江縣;八區云頂鄉十一、十二兩保及七區三和鄉三義村劃歸瀘縣。
2.內江縣椑南鄉2個小組及富順縣安富鄉唐灣村與飛越隆昌縣二區青龍鄉的4個村劃歸隆昌縣。
★彭縣紅巖鄉十一、十二分會32戶“飛地”耕地48畝劃歸什邡縣四平鄉;羅萬鄉部分“飛地”(田5畝)劃歸什邡縣馬井鄉五村。(1952年12月8日彭縣人民政府【民政字第186號】函)
★平昌縣青山鄉的2個村劃歸宣漢縣。(1952年12月11日達縣專署批準)
★長壽縣興隆鄉第十六、二十三村和黃葛鄉第十四村劃歸涪陵縣包家鄉。(1952年12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民政字第00988號】通知)
★1952年12月20日政務院【政政齊字第169號】批復:
1.撤銷酉陽專區,所屬的酉陽縣、秀山縣、黔江縣劃歸涪陵專區。
2.原川西行署區的成都市、川南行署區的自貢市改由省直轄。
3.原川東行署區的萬縣市、川南行署區的瀘州市、川北行署區的南充市分別劃歸萬縣專區、瀘州專區、南充專區管轄。
4.隆昌專區更名為瀘州專區,專員公署由隆昌縣遷至瀘州市。
5.劍閣專區更名為廣元專區。
★資陽縣迎龍鄉萬安村劃歸樂至縣。(1952年12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省民字第0020號】批復)
★中江縣新中鄉劃歸德陽縣,德陽縣東美鄉第五分會劃歸中江縣。(1952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省民字第0024號】批復)
★樂山縣第三區里仁鄉劃歸井研縣。(1952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省民字第0025號】批復)
◎江油縣的四合灣、燕子山、董家灣劃歸劍閣縣。(1952年12月兩縣商定)
◎旺蒼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治城鎮遷至百丈鄉馮家壩。
◎北川縣人民政府駐地由治城鄉遷至迴龍鄉。
◎忠縣人和鄉魯家村劃歸墊江縣,仁家鄉的堰塘、紅廟、七星、龍頭4個村劃歸酆都縣,中心鄉的毛磊村劃歸萬縣。(忠縣、墊江、酆都、萬縣4縣協商調整)
◎平昌縣靈山鄉插入通江縣二區三溪鄉的新民村,玉樓鄉四分會17組的14戶、79人劃歸通江縣。(達縣專署批準)
◎宜賓縣的安阜鎮、新農鄉、附安鄉等全部及群力鄉的人和、福和2村劃歸宜賓市(1952年宜賓專署【民行劃字第60號】通知)
◎巴中縣仁和鄉劃歸南江縣。
◎宣漢縣毛壩鄉一村劃歸萬源縣王家鄉。
◎榮昌縣五福鄉的斑竹村劃歸瀘縣順河鄉。
◎劍閣縣秀鐘鄉所轄的十二村(即尹家寺、魏家山、圖柏沱、辛家溝)、十三村(即告誠寺、陰平、白碾子、石牛廟)劃歸江油縣。
·1951武勝縣駐地由中心鎮遷至沿口鎮。
·1952成都縣部分地區和華陽縣附城地區建立成都市郊區
·1952簡陽縣龍泉驛區和華陽縣部分地區建立成都市龍泉區
·1952新都縣彌牟鎮和金堂縣華嚴,大同等公社建立成都市青白江區
·1952.12.27茂縣專區改置為四川省藏族自治區(駐刷經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