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地區轄縣。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面積7.5萬平方千米,人口35.4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0.44%,漢族占8.9%,轄1鎮13鄉,縣政府駐庫車鎮,距烏魯木齊市750千米。
庫車鎮 縣政府駐地。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名城,古龜茲國國都。1958年庫車河瀑發洪水,縣城被淹、遂于原縣城以東3千米處興建新區,1960年成立鎮公社,1964年改鎮。面積14.5平方千米,人口8.1萬,有維吾爾、漢、回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66.6%。烏(魯木齊)喀(什)公路過境,為獨(山子)庫(車)公路的終點,另有民航班機直通烏魯木齊。轄其蘭勒克、汗科瑞克、杏花園、阿木提魯克巴格、古勒巴格、納爾汗、蘇庫吾克、熱斯坦、托蓋店、科克其買里、帕合塔巴扎、試驗場、阿克店、英買里、薩依巴格、庫其力克博依、薩克薩克、薩依博依、坎兒孜19個居委會。紫羔皮及其加工品、刀剪、風味小吃、冶煉、手工業等頗有名氣。有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龜茲古城、默拉納、額什丁麻托、咯喀衣墩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庫車大寺、克黑墩、林基路烈士紀念館、庫車回部多羅郡王府故址。
烏恰鄉 1958年成立烏恰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南2.7千米。面積42.9平方千米,人口2.3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轄烏恰一、二、三和皮浪、吐孜魯克墩、喀拉布喀、大哈拉、汗勒克艾日克、薩克薩克、薩喀古、喀拉玉吉買、巴格萬12個行政村。
伊西哈拉鄉 1950年為第二區,1958年成立上游公社,1984年改伊西哈拉鄉。位于縣城西北2千米。面積241.6平方千米,人口2萬,有維吾爾、漢2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98%。烏(魯木齊)喀(什)公路橫穿境內。轄伊西哈拉一、伊西哈拉二、科克拱拜孜、喀格其、玉斯屯比加克、托萬比加克、庫木艾日克、麻扎甫坦、庫特魯克歐爾達、阿熱買里、夏瑪勒巴格、多來提巴格12個行政村。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油料等。境內有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龜茲古城、古孜尕哈烽火遂等,有縣級文物單位伊西哈拉吐爾、科無拱拜孜吐爾等。
玉奇吾斯塘鄉 1950年屬第三區,1958年成立三道橋公社,1984年改設玉奇吾斯塘鄉。位于縣城西南18千米。面積143.8平方千米,人口2.3萬,主要有維吾爾、漢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99.2%。314國道過境,轄玉奇吾斯塘、阿熱買里、阿熱烏斯塘、玉斯屯吐格其、托萬吐格其、玉斯屯霍加艾日克、托萬霍加艾日克、玉斯屯排孜阿瓦提、托萬排孜阿瓦堤、庫木吐爾、蘭干、玉斯屯拜什格然木、托拜什格然木、喀拉蘇、都尕提艾日克、杭甫巴格、依帕爾巴格、代爾瓦扎亞、啤酒花19個行政村。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經濟作物有棉花、油料、啤酒花等。盛產水果。以“紙皮核桃”、露仁核桃、紫皮穆納克葡萄聞名。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庫木吐拉石窟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夏全吐爾、玉奇吐爾、闊什吐爾等遺址。
阿拉哈格鄉 1950年為第四區,1958年成立阿拉哈格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南40千米。面積147.6平方千米,人口3.3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6%,轄吐格曼拜什、阿拉哈格、吉日木勒克、庫納斯、博孜、墩呂克、鐵熱克艾日克、比蘇特、英其開艾日克、喬喀博斯坦、鐵提爾其、托乎拉、排巴格、央都瑪、強尕、巴格萬、烏庫托格拉克、英薩、喀拉尕奇艾日克、闊什艾日克、喀拉墩、克塔特、孜格爾其、奧依托格拉克、托喀依25個行政村。
比西巴格鄉 “比西巴格”系維吾爾語譯音,意為“天堂果園”。1956年為第五區,1958年成立比西巴格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南11千米。面積212.5平方千米,人口2.4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4%?h城到哈尼喀塔木鄉公路過境,轄科克提坎、其乃巴格、依格孜庫木、硝爾庫勒、牛場、哈尼喀、吾斯塘博依、博斯坦一、博斯坦二、比西巴格、庫庫什一、庫庫什二、格代庫勒、艾力玉素甫、林場15個行政村。
齊滿鄉 1950年為第六區,1958年成立齊滿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南22千米。面積196.2平方千米,人口3.1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7.3%?h城至哈尼喀塔木公路從境內穿過。以齊滿鄉為中心的公路網輻射周圍各鄉。轄齊滿一、二、三、四,達博孜一、二、三、四,阿爾博一、二、三、四和巴扎、海樓、渭干、英吐爾、阿克吐爾、倉、農場19個行政村。經濟以農業為主。建有卡拉肯牧場。
哈尼喀塔木鄉 1950年為第七區,1958年成立哈尼喀塔木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南47.5千米。面積491.4平方千米,人口2.8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庫(車)哈(尼喀塔木)公路終點。英達里亞河經境內流入草湖。轄英也爾、西鄉、托依堡勒迪、恰克艾日克、塔格艾日克、阿熱買里、烏尊、阿勒米勒克、英吐爾、都先拜巴扎、英坎孜瓊薩依艾日克、克其克薩依艾日、阿克協海爾、托庫孜托瑪、阿克艾日克、博斯坦、也克先拜巴扎、瓊協海爾、齊滿、派羅21個行政村。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油菜為主。境內有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克協海爾、瓊協爾、大故城、唐王城、桑塔木、沙衣日克、博斯坦等7處漢唐古遺址。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艾力唐卡力霍加艾合買提玉素甫麻扎等。
墩闊坦鄉 1958年成立墩闊塘坦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南28千米。面積593平方千米,人口2.2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7.1%。有石油專線公路橫穿鄉境,轄科西日克、卡樂吾卡、烏恰、英吐爾、吾宗、科西托科日克、漢族牧場、農場、墩闊坦、欄桿、亞卡蘇努提、塔克瑪克、多吾里克、色以蘇余提、牙哈、克浪溝一、克浪溝二、吾?枴⒀驘崃、排孜瓦提、提木阿拉卡吾21個行政村。盛產沙棗和桃、杏、梨等水果。境內石油儲量可觀,已開采。渭干河為境內主要灌溉水源。駐有塔里木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指揮部東河作業區。
牙哈鄉 1950年為五區,1953年改為第十區,1955年又改為第九區,1958年成立牙哈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東24千米。面積4800平方千米,人口2.5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5%。314國道過境,烏(魯木齊)喀(什)公路橫穿鄉境,轄牙哈一、二,克日西一、二,喀浪古一、二、三,蘭桿一、二,塔汗西一、二、許努提一、二和博斯塘托克拉克奪、拉瓦提、麻扎巴克、希提來、玉期玉孜曼、塔克瑪克、雖日力克、阿克艾日克、托乎那衣、衣西塔拉、阿合布牙24個行政村。礦藏有煤、石灰石、石膏、鐵、水晶。經濟以農業和鄉鎮企業為主。境內有國家和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三個烽火臺,蘇巴什古城遺址及兩個小型石窟壁畫。駐有西北地質局塔北勘探開發局、石油二鉆等單位。
烏尊鄉 1958年歸烏恰公社管轄,1980年析設烏尊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城東南9千米。面積136.8平方千米,人口2.3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轄英吐爾、英尼和、烏尊、博斯坦、塔格其、玉奇喀拉一、玉奇喀拉二、亞貝希、布喀其、阿克提其、果勒艾日克、烏尊艾日克12個行政村。
阿克吾斯塘鄉 1958年屬齊滿、哈尼喀塔木公社,1984年設阿克吾斯塘鄉。位于縣城東南28千米。面積189.9平方千米,人口1.3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6%,轄英阿克烏斯塘、喀讓古托克拉克、吐爾塔木、博斯坦、博斯坦闊什鐵熱克、拱拜艾日克、托帕克艾日克、硝爾庫勒艾日克、排孜阿瓦提、果勒艾日克、喀拉薩、阿克吾斯塘12個行政村。
塔里木鄉 1959年為哈尼喀塔木公社草湖管理區,1963年劃為縣直屬草湖管理區,1984年設塔里木鄉。位于縣城東南78.6千米。面積8410平方千米,人口0.2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9%,轄阿恰勒、阿克庫勒、昆阿勒恰克、喀拉托格拉克、郎喀、英達里亞6個行政村。塔里木河自西向東流入轄區,形成一個天然的大草澤。
阿格鄉 原屬伊西哈拉公社,1984年析設阿格鄉。位于縣城北的山區,距縣城27.5千米。面積3000平方千米,人口0.3萬,其中維吾爾族占89%。各礦區有公路相通。轄阿格、康村、艾日克阿熱斯3個行政村。有庫車河和山間泉灌溉。有煤、鐵、銅、明礬、鹽、石灰石、石膏、金等礦藏。境內有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昭怙厘大寺、可可沙練鐵遺址。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霍加銅礦遺址。游覽勝地有大龍池和小龍池。
(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