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地區轄縣。位于省境東北部,地區西南部。面積2172.4平方千米,人口33.6萬,有仡佬、土家、漢等民族,以仡佬族為多,少數民族人口占60%。轄7鎮2鄉9個民族鄉。縣政府駐湯山鎮,距銅仁市區154千米。(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
湯山鎮 縣政府駐地。1947年置湯山鎮。位于縣境中部。面積65.3平方千米,人口4.2萬。久(長)銅(仁)公路過境。轄醒獅街、中坪街、平橋街、新民街、新華街、民主街、河西街7個居委會和高樓、鮮花、平興寨、城關、吳家灣、龍鳳、銀水、亞新、掛榜山、溪口、石坪、金莊、來朝、荊坪、北塔、新場、洋溪、雷屯、高寨19個行政村。
龍塘鎮 1942年設龍塘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19千米。面積102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龍泉街居委會和消溪、鄢家箐、龍塘、朱家壩、老黃屯、香花寺、核桃灣、金家山、大山、關門巖、艾家坪、大園子、丁場屯、席家山、神仙廟、白泥塘、楠木窩、山得才、馬槽溪、老林、涼風阡、官莊、川巖壩、甘家槽24個行政村。
白沙鎮 1950年為白沙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面積129.5平方千米,人口2.4萬。久(長)銅(仁)公路過境。轄白馬街居委會和白沙、大巖、小巖、大堰、谷米寨、化塘、柿坪、花坪、均田、蘇坪、阡口、許家溝、趙家溝、袁家坡、筆架山、鐵礦山、石牛寨、桃子坪、小葛坪、三塘、枇杷溝、石墳坡、巖上23個行政村。
本莊鎮 1932年建本莊鎮。位于縣境西北部,北界烏江。面積253.1平方千米,人口2.5萬。久(長)銅(仁)公路過境。轄白洋冠街居委會和新莊、黎坪、茶溪、沙溝、山口坳、涼風、云屯、石頭溪、沙壩、水口、雷洞、荊竹、大槽、葛商屯、雙山、界牌、葛龍坡、長官司、甕仰、獅柳、巖門、甕普23個行政村。
花橋鎮 1942年設花橋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中部偏東,距縣城20千米。面積91.2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新橋街居委會和花橋、冷水壩、周家灣、打鐵都、凱鎮、白灣、梁家屯、坡背、鴨頭坡、萬佛槽、坪坡、長安營、楊柳塘、坪地、上新15個行政村。
五德鎮 1942年設五德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面積133.5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小雞公居委會和南山、寨坪、屯巖、大雞公、小雞公、爛溝、三道拐、鋪溝、石陽、尖坡、地印、李家元、洪溪、民主、新華、碧星、長興、回龍、地溝、堯寨、桃子園、杉木嶺、七寸坎23個行政村。
中壩鎮 1984年建中魁鄉,1992年改中壩鎮。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2千米。面積75.6平方千米,人口1.6萬。鎮(遠)石(阡)公路過境。轄玉虹街居委會和中壩、河東、河西、大灣、雙溪、江河、坪道溪、群家山、高魁、長坡、太坪、樂化、墮角、萬屯、塘池寨15個行政村。農業以種植烤煙為主,是縣優質稻米生產基地之一。境內有山坪水庫。
甘溪仡佬族侗族鄉 1984年建甘溪鄉,1992年改甘溪仡佬族侗族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20千米。面積158.4平方千米,人口1.3萬。有公路達縣城。轄甘溪、地艷、坪抱、鋪溪、各標、曬溪、扶堰、泥山、雙龍9個行政村。
坪山仡佬族侗族鄉 1984年建坪山鄉,1992年改坪山仡佬族侗族鄉。位于縣境南部。面積123.9平方千米,人口0.7萬,轄坪貫、鐵廠、老寨、坪嶺、長溪、牛場、包溪、大坪8個行政村。森林資源豐富,是縣林業基地。礦藏有鐵、煤。
國榮鄉 1984年建國榮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19千米。面積54.2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大燕光、葛坪、新陽、葛宋、代家山、樓上、燈上、葛沖、山口、葛融、寨根、周家寨、羅家坪、葛岸14個行政村。
聚鳳仡佬族侗族鄉 1984年建聚鳳鄉,1992年改聚鳳仡佬族侗族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60千米。面積150.9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走馬坪、蓬寨、雷明、葛舊、指甲坪、馬鞍山、普樂寨、坪堡、甕水屯、柳坪、寶龍、謬家屯、安樂、百際、牛塘壩、馬家屯、高原、楓香屯18個行政村。
河壩場鄉 1984年建河壩鄉,1992年改河壩場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83千米。面積166.8平方千米,人口1.7萬。久(長)銅(仁)公路過境。轄印屯、普新、甕坪、金巖、坪根、曹家寨、河壩、深溪、小江、中澤、黎家坪、連山、王坪、美新、高屯15個行政村。
龍井仡佬族侗族鄉 1984年建龍井鄉,1992年改龍井仡佬族侗族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20千米。面積99平方千米,人口2.3萬。久(長)銅(仁)公路過境。轄貓寨、柏洋寨、方家溝、沙坪、狗彎壩、克麻場、二塘、分水嶺、竹林、楓香坪、孔石化、晏家灣、炕家巖、耿家溝、水塘、石門坎、老君山、絲栗坳、管家坪、關口坪、水溪、舊寨、檬子坳23個行政村。
大沙壩仡佬族侗族鄉 1984年建龍洞鄉,1992年改大沙壩仡佬族侗族鄉。位于縣境北部。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1.7萬。龍川河流貫鄉中部。轄龍洞、坡腳、魯家寨、大沙壩、何家壩、關刀土、芹菜塘、沙槽、新莊、任家寨、孫家坪、邵家寨、余家寨、埃山、付家寨15個行政村。
楓香侗族仡佬族鄉 1984年建楓香鄉,1992年改楓香侗族仡佬族鄉。位于縣境中東部,距縣城19千米。面積65.9平方千米,人口0.9萬。石(阡)岑(鞏)公路過境。轄楓香、涼山、屯山、桐子園、犁子園、羅瓦溝、桶溪、龔家灣、新家寨、四方井、新屯、地古12個行政村。景點有仡溝風洞。
青陽苗族仡佬族侗族鄉 1984年建青陽鄉,1992年改青陽苗族仡佬族侗族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49千米。面積133.5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大壩、龍荊、青山、金成、涼林、芹星、朝陽、火麻、坪廠、茶園、路溪、高塘、冷家榜、毛里坪14個行政村。
石固仡佬族侗族鄉 1984年建石固鄉,1992年改石固仡佬族侗族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38千米。面積106.5平方千米,人口1.3萬。久(長)銅(仁)公路過境。轄石場、松林、歐家灣、蒲草塘、欄橋、凱峽河、李屯、仡比、王家溝、桂花、公坪、公鵝、龍塘坳、石場14個行政村。
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 1984年建坪地場鄉,1992年改坪地場仡佬族侗族鄉。位于縣境東北部,面積117.5平方千米,人口1.9萬,轄首山、唐家營、坪地場、老林、毛家營、覃家營、大寨、甘家寨、雷神槽、大水井、萬家棚、凱余溝、凱躍、汪家溝、三合、巖頂寨、鄧家溝、石窖18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