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縣,古稱安邑,因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戰國時為魏都。秦于今城關西北8千米禹王城置安邑縣,于縣置河東郡,縣屬之。新莽改安邑縣為河東縣,改河東郡為兆陽郡,東漢復舊。北魏河東郡治徙永濟市境蒲州老城。太和年間于安邑縣置安邑郡,析安邑縣地分置南、北安邑縣,北安邑縣仍在故治,南安邑縣治徙今運城市境。北周北安邑縣改夏縣,屬安邑郡。隋開皇初年廢郡,縣屬蒲州,大業二年(606)改屬河東郡,義寧年間復屬安邑郡。唐先后屬虞、絳、陜諸州。金貞眪三年(1215)改屬解州。
民國初年廢州,縣改屬河東道,道廢后直屬省。1945年析置康杰縣,屬太岳行署三專署,后廢。1949年屬晉南區運城分區,隸陜甘寧邊區。后復歸山西省,屬運城專區。1954年屬晉南專區,1958年廢,1961年復置。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運城地區。
1997年,夏縣轄6鎮7鄉:城關鎮、泗交鎮、裴介鎮、水頭鎮、埝掌鎮、廟前鎮、祁家河鄉、郭道鄉、大廟鄉、禹王鄉、胡張鄉、尉郭鄉、曹家莊鄉。
2000年,夏縣總人口342870人,其中:城關鎮62127人,廟前鎮29058人,裴介鎮48450人,水頭鎮43337人,埝掌鎮11718人,泗交鎮6676人,尉郭鄉25123人,郭道鄉13296人,南大里鄉17715人,禹王鄉30398人,大廟鄉6290人,胡張鄉35478人,曹家莊鄉3086人,祁家河鄉10118人。
2001年區劃調整后,全縣轄6個鎮、5個鄉:瑤峰鎮、廟前鎮、裴介鎮、水頭鎮、埝掌鎮、泗交鎮、尉郭鄉、禹王鄉、胡張鄉、南大里鄉、祁家河鄉。縣政府駐瑤峰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