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2]16號)批復同意對郴州市北湖區行政區劃做如下調整:
一、將南溪鄉、魯塘鎮成建制合并,設立魯塘鎮。以原南溪鄉、魯塘鎮的行政區域為新設魯塘鎮的行政區域,魯塘鎮轄24個建制村、3個居委會,總面積113.5平方公里,總人口3.06萬人,鎮人民政府駐同祥墟(原魯塘鎮人民政府駐地)。
二、將同和鄉、華塘鎮成建制合并,設立華塘鎮。以原同和鄉、華塘鎮的行政區域為新設華塘鎮的行政區域,華塘鎮轄21個建制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171.97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鎮人民政府駐華塘墟(原華塘鎮人民政府駐地)。
三、將江口鄉、石蓋塘鎮成建制合并,設立石蓋塘鎮。以原江口鄉、石蓋塘鎮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石蓋塘鎮的行政區域,石蓋塘鎮轄18個建制村、2個居委會,總面積95.09平方公里,總人口2.06萬人,鎮人民政府駐石蓋塘(原石蓋塘鎮人民政府駐地)。
四、撤銷保和、市郊2個鄉和郴江、萬華巖2個鎮,設立保和鎮和郴江、駱仙、增福3個街道,調整燕泉、北湖、下湄橋、人民路4個街道的管轄范圍。(一)保和鎮轄原保和鄉的保和居委會和頂上、乘馬坪、新華、長坪、大律、小埠、保和、花園、宋家洞、太白洞等10個建制村以及原萬華巖鎮的禮家洞、新田嶺、大樹下、坦山、下塘、安和、下鳳、張家坪、雷大橋等9個建制村,共19個建制村、1個居委會,總面積116.19平方公里,總人口2.27萬人,鎮人民政府駐林木水。
(二)郴江街道轄原市郊鄉的海泉、槐樹下2個建制村和原郴江鎮的梨樹山建制村,共3個建制村,總面積17.23平方公里,總人口2.62萬人,辦事處駐朱家灣路。
(三)將燕泉街道的燕泉路、西街、駱仙3個居委會成建制劃出燕泉街道,并將原郴江鎮商貿城居委會和三里田、七里洞2個建制村成建制劃歸燕泉街道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燕泉街道轄三里田、七里洞等2個建制村以及和平路、龍泉、燕北、五里堆、燕南、五嶺閣、香花路、新塘沖、柏樹下、涌泉、商貿城等11個居委會,總面積16.2平方公里,總人口12.14萬人,辦事處駐地不變。
(四)駱仙街道轄原郴江鎮的高壁建制村和原燕泉街道的駱仙居委會,以及原市郊鄉的駱仙鋪、歐沖、杉山嶺3個建制村,共4個建制村、1個居委會,總面積23.88平方公里,總人口1.94萬人,辦事處駐駱仙鋪。
(五)將原燕泉街道的燕泉路、西街2個居委會成建制劃歸人民路街道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人民路街道轄飛機坪、人民西路、文化路、人民東路、北湖路、國慶北路、東風、萬花沖、燕泉路、西街等10個居委會,總面積6.7平方公里,總人口5.84萬人,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
(六)增福街道轄原市郊鄉的城前嶺、長沖、塘尾3個建制村和原萬華巖鎮的增湖建制村,共4個建制村,總面積19.7平方公里,總人口2.37萬人,辦事處駐松山路。
(七)將原郴江鎮的同心橋、漁場2個建制村成建制劃歸北湖街道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北湖街道轄同心橋、漁場等2個建制村以及解放路、健康路、建設里、孔家塘、升平路、桂門嶺、流星嶺、同新、城西等9個居委會,總面積8.58平方公里,總人口6.01萬人,辦事處駐地不變。
(八)將原市郊鄉的銅坑湖建制村和郴江鎮的下湄橋建制村成建制劃歸下湄橋街道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后,下湄橋街道轄下湄橋、銅坑湖等2個建制村以及同輝、下湄橋、金橋、司馬洞、石頭峽、新泉等6個居委會,總面積19.32平方公里,總人口2.69萬人,辦事處駐地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