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縣。位于省境中部,自治州中部。面積1517.8平方千米,人口18.4萬,有布依、苗、漢等民族,以苗族為多,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8.2%。轄6鎮8鄉。縣政府駐龍山鎮,距州府136千米。(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
龍山鎮 縣政府駐地。1931年置龍山鎮、龍甲鎮,1941年2鎮合并建龍山鎮,1953年更名城關鎮,1963年置龍山鎮。位于縣境中部,面積152.5平方千米,人口2.7萬。湘黔、黔桂鐵路和321國道、貴鲇公路橫貫全鎮。轄光明、大沖、冠山、龍平、水橋、余下、蓮花、新場、壩上、橋尾、新水、紙廠、擺谷六、平地、播箕、大竹16個行政村和西段、東段、南段、鐵路、林場5個居委會。景點有冠山、蓮花洞、猴子溝。
三元鎮 1953年設三元鄉,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30千米。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0.9萬。湘黔、黔桂鐵路和321國道、貴鲇公路并行過境。轄高坪、新安、三合、永合、漁洞、哨所、合安、西聯8個行政村。
洗馬鎮 1931年建洗馬鎮,1941年改鄉,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57千米。面積170.5平方千米,人口2.3萬。千(家卡)洗(馬)公路通達。轄洗馬、新莊、羊昌、巖底、拐哈、貓寨、龍場、白果、長溝、大廠、黃星、上石坎、落掌、白泥田、大坪、臺上、花京17個行政村和洗馬居委會。
谷腳鎮 1942年建龍坪鄉,1953年改谷腳鄉,1991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0千米。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1.4萬。湘黔、黔桂鐵路和321國道、貴鲇公路并行過境。轄大坡、王關、谷遠、硝堡、谷腳、毛堡、高堡、谷定、榮香、觀音、巖后11個行政村。
貓場鎮 1953年設貓場鄉,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40千米。面積97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元寶、頂水、舊寨、大巖、大壩、涼水、進化、永利、水箐、羊場司、雞場、三寶寨12個行政村和貓場居委會。
羊場鎮 明置羊場長官司,1949年建羊場鄉,1984年改鎮。是縣內第二大鎮,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50千米。面積71平方千米,人口1.5萬。龍(里)羊(場)公路通達。轄新瑩、翠微、和平、金批、走馬、聯合、甲晃、岱林、木馬、瑩屯、長寨11個行政村和羊場居委會。
擺省鄉 1953年建擺省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50千米。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0.9萬。灣(寨)甲(定)公路過境。轄新莊、擺省、打夯、新龍、擺戎、擺主、擺岑、谷孟、果里、新合、團結、金星、漁洞13個行政村。
灣寨鄉 1951年建灣寨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40千米。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0.9萬。龍(里)羊(場)公路過境。轄毛栗、甲擺、場壩、擺勺、石頭、新華、長萌、盤腳、凱卡、上壩10個行政村。
水場鄉 1952年建水場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1千米。面積92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水場、高溝、紅巖、中壩、雞場、三鄉、比孟7個行政村。
谷龍鄉 “谷龍”系苗語譯音,意為龍井邊的院落。元置谷龍蠻夷軍民長官司,明嘉靖十一年(1532)建小谷龍長官司,1932年建谷龍鎮,1942年改云龍鄉,1954年改谷龍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47千米。面積123平方千米,人口1.34萬。交通不便。轄谷新、谷汪、大谷龍、小谷龍、村安、高吏目、小墳、樂榨、平寨、關莊、葫蘆田、龍灘12個行政村。
哪旁鄉 1953年建哪旁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50千米。面積145平方千米,人口1.3萬。千(家卡)洗(馬)公路過境。轄高枧、狗場、田壩、石板灘、長芽、二慶、關口、頂溪、落寶、新坪、谷冰、烏泥、大谷冰、鳳凰14個行政村。
巴江鄉 1953年建巴江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70千米。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0.9萬。洗(馬)德(新)公路過境。轄巴江、水尾、平坡、新寨、爛田灣、落鍋、大路坪7個行政村。
麻芝鄉 1942年建龍從鄉,1951年改麻芝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7千米。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0.7萬。湘黔、黔桂鐵路和321國道、貴鲇公路并行過境。轄五里、新民、龍云、富洪、永合、樂陽、定水、大新、光坡9個行政村。
民主鄉 1942年建麻若鄉,1952年改民主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0千米。面積164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城興、塘興、朝陽、麻若、紅星、金谷、朵花、高峰、羊蓬、大谷、幸福、前進12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