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玉鎮位于南川區北部,距城區21千米。東與冷水關鄉、民主鄉接壤,南與峰巖鄉毗鄰,西與福壽鄉、西城街道相依,北與石溪鄉、涪陵區新村鄉相連。面積36.68平方千米,人口16783人(2007年)。轄文化、中心2個社區,金光、石龍、四中、明月、鳴星5個行政村,12個居民小組、33個村民小組。200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4160元,常年外出務工人員5100人,耕地面積13762畝,林地面積14855畝,森林覆蓋率為27%,有水庫2座。鳳咀江、龍川江縱橫全境。南涪公路過境。
[代碼]500119103:~001文化居委會 ~002中心居委會 ~200金光村 ~201石龍村 ~202四中村 ~203明月村 ~204鳴星村
[沿革]地名源自王勃的《滕王閣序》里的“佩玉鳴鸞罷歌舞”一句。1910年設鳴玉鄉,1927年建鎮。1957年峰巖鄉并入,1958年改公社,1961年峰巖鄉析出,1983年復鄉,1992年峰巖鄉、民主鄉并入建鳴玉鎮,1995年民主鄉析出。1997年,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金光、鳴光、南泥埡、石龍、友聯、四中、群心、白果樹、鳴鐘、明月、遼遠、三教、峰中、峰勝、金華、風云、楊家、千丘、金巖、興隆、正陽21個行政村和文化路、商業路2個居委會。?年峰巖鄉析出。
峰巖鄉位于南川區北部,距城區26千米。面積38.38平方千米,人口11410人(2007年)。轄千丘、峰中、峰勝、正陽、金興、三教、風云7個行政村,24個村民小組。200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實現8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耕地12279畝,森林面積18271畝,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
[代碼]500119212:~200千丘村 ~201峰中村 ~202峰勝村 ~203正陽村 ~204金興村 ~205三教村 ~206風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