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位于呼蘭老城區北部。南以建設路中心線為界與建設路街道接壤,北至蘭河街道原野村相連,西起呼蘭老城區南北大街中心線,東鄰哈綏鐵路一線與雙井街道、腰堡街道接壤。轄10個社區、1個行政村。辦事處駐駐造紙路。
【沿革】呼蘭城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同治元年(1862年)置呼蘭廳,光緒五年(1879年)設呼蘭副都統,光緒三十年(1904年)設呼蘭府。府城以大十字街為界,劃為南北二區。1913年設呼蘭縣,縣城南段為警察第一區,北段為警察第二區。東北淪陷時設呼蘭城區,后改為呼蘭街。解放戰爭時期設城關區。1955年設呼蘭鎮,1958年改呼蘭鎮公社,1984年改呼蘭鎮。城內人口,同治三年(1864年)呼蘭城屯273戶3266人。同治七年(1868年)有民戶232戶954人。連同旗戶,全城共有人口約4220余人。光緒末年(1908年)全城約有2萬余人。民國時期,1930年城內有7110戶35127人。東北淪陷時期,1935年有8995戶49396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城內有8489戶41901人。1964年有9968戶56314人。1973年有14673戶69201人。1987年有25037戶88958人。
1990年,轄境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28889戶95726人,其中農業人口12785人,少數民族占2.6%,轄10個街道辦事處、59個居民委、269個居民組、4個郊區村(永興、富強、偉光、原野)、9個自然屯、1個農場,鎮政府駐呼蘭鎮南大街85號。2001年2月利民鎮、腰堡鎮并入呼蘭鎮。轄境東接方臺鎮,西鄰樂業鎮,南與哈爾濱市道外區松浦鎮、前進鄉接壤,東南隔松花江與哈爾濱市東風鎮、民主鎮、阿城市巨源鎮相望,北與孟家鄉、長嶺鎮、雙井鎮和沈家鎮相連。面積343.82平方千米。鎮政府駐老城區南大街路東。2001年8月,原31個行政村調整為16個。
2003年末,全鎮轄10個街道辦事處、70個居民委、269個居民組,16個行政村、73個自然屯,居民72251戶197024人,其中農業戶15601戶59239人。2004年12月撤銷呼蘭鎮,設立呼蘭、蘭河、腰堡和利民4個街道。呼蘭街道區域為南北大街向東至哈綏鐵路一線,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8.6萬人,辦事處駐呼蘭舊城區南北大街80號(原呼蘭鎮址),轄6個社區、2個行政村。2009年轄16個社區、2個行政村。2009年末,將6個社區、1個行政村劃出設立建設路街道。
【郵編】150500【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30111002:~001 111新華社區 ~002 111繁華社區 ~003 111師范社區 ~004 111新民社區 ~005 111文化社區 ~006 111勝利社區 ~007 111金街社區 ~008 111東風社區 ~009 111鐵東社區 ~010 111東門社區 ~201 111偉光村
【2009年代碼及城鄉分類】(16居2村)230111001:~001 112建設社區 ~002 112蕭紅社區 ~003 112光明社區 ~004 112新華社區 ~005 112繁華社區 ~006 112師范社區 ~007 112奮斗社區 ~008 112希望社區 ~009 112新民社區 ~010 112文化社區 ~011 112勝利社區 ~012 112金街社區 ~013 112東風社區 ~014 112鐵東社區 ~015 112興盛社區 ~016 112東門社區 ~201 112永興村 ~202 112偉光村
【2003年呼蘭鎮村屯名錄】新華、新民、勝利、建設、東風、奮斗、和平、幸福、建國、民主共10個街道辦事處,富強(富強)、原野(岳家粉房、小果家窩堡、王顯屯、李家窯)、永興(小藍旗屯、譚家窯)、偉光(張家爐、楊樹林)、利民(張戶屯、張義屯、東聞家、黃家、廉家、西溫家、高家、呂鳳屯、小黃家)、裕田(小裴家、大裴家、譚家店、大王家、朱家、孫花屯、小宛家、小皮家店、靳家、任萬良、土山屯、小任家、吳地方)、裕強(袁家、霍家、宮家、二十里、吳鐮刀、黑小屯)、裕發(小耿家、薛家、秦家、于金店)、裕華(后站、苗家、瓦房、趙明玉、劉長鳳、南廟、小陶家、前站、李地方)、治水(王錄屯、小朱家、呂剛屯、徐家、胡秀、孟家、磨盤泡、曹家、永發屯)、腰堡(腰堡、蘇家)、蘭河(蘭河屯、呼蘭口子、東崗)、水師(水師營、三家)、大堡(大堡)、永豐(西飛虎圖、東飛虎圖、蒙古、陳排頭)、靠山(靠山、張堡)16個行政村(73個自然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