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晚期(前547年)為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封地。戰國時期(公元前333年)為楚相春申君黃歇封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為會稽郡延陵鄉。漢高帝五年(前202年)為毗陵縣暨陽鄉。東漢永建四年(135年)會稽郡以浙東為會稽郡,浙西分為吳郡,暨陽鄉從縣屬吳郡毗陵縣。晉太康二年(281年)分吳郡置毗陵郡,并分無錫縣地與暨陽鄉,始置暨陽為縣,治今境東南長壽集鎮南莫城弄,為江陰設縣之始。
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遷僑利城(成)縣治于利浦,屬蘭陵郡。梁紹泰二年(555年) 廢暨陽縣,置江陰郡,屬東徐州;以原暨陽縣與蘭陵郡利城縣之地,設江陰、梁豐、利城3縣;江陰縣治今江陰市城區,以地處長江南岸命名。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江陰郡,并利城、梁豐2縣入江陰縣,屬常州;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為郡,屬毗陵郡。唐武德三年(620年)置暨州于江陰縣,復分利城故地為利城縣,梁豐故地為梁豐縣,3縣均屬暨州;武德九年廢暨州,復并利城、梁豐2縣入江陰縣,還屬常州。
五代南唐升元(937—942年)中于縣置江陰軍,領江陰縣。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軍廢,縣屬常州。南宋建炎(1127—1130年)初又于縣置軍;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軍復廢,三十一年再置,仍領江陰一縣,屬兩浙西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江陰路,后降為州,屬常州路,尋直屬江浙行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改為連洋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為江陰州,二年降州為江陰縣,屬常州府;成化七年(1471年)析馬馱沙置靖江縣。清因之。
1914—1927年屬蘇常道。1934年起屬無錫行政督察區(1937年改稱第二區)。1949年末屬蘇南行署區常州專區。1953年改屬江蘇省蘇州專區。1961年12月,縣東境后塍、南沙、中興、積德、晨陽、大新、泗港、楊舍8個公社及塘市公社大部劃歸沙洲縣(即今張家港市),于是江陰轄區如現境。1970年屬蘇州地區。1983年3月劃屬無錫市。1987年4月撤縣建江陰市。
1996年,江陰市面積983平方千米,人口113.7萬人。轄28個鎮:澄江鎮、要塞鎮、石莊鎮、利港鎮、申港鎮、夏港鎮、璜土鎮、西石橋鎮、南閘鎮、山觀鎮、云亭鎮、周莊鎮、華士鎮、月城鎮、桐岐鎮、峭岐鎮、長壽鎮、陸橋鎮、新橋鎮、青陽鎮、璜塘鎮、祝塘鎮、馬鎮鎮、文林鎮、河塘鎮、長涇鎮、北氵國鎮、顧山鎮。市政府駐澄江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江陰市總人口1315472人,其中:澄江鎮194214人,要塞鎮71531人,南閘鎮49261人,云亭鎮44966人,山觀鎮40012人,璜土鎮34130人,石莊鎮22843人,西石橋鎮26074人,利港鎮33829人,申港鎮46925人,夏港鎮39811人,月城鎮44469人,青陽鎮52191人,馬鎮鎮28090人,璜塘鎮35303人,峭岐鎮48061人,桐岐鎮21086人,長壽鎮34306人,華士鎮72407人,周莊鎮83798人,陸橋鎮35986人,新橋鎮29684人,文林鎮33573人,長涇鎮45038人,顧山鎮29616人,北國鎮33966人,河塘鎮19854人,祝塘鎮35891人,經濟開發區28557人。
2001年6月,江陰市將28個鎮合并為20個鎮:長壽鎮并入周莊鎮,陸橋鎮并入華士鎮,要塞鎮并入澄江鎮,河塘鎮并入長涇鎮,文林鎮并入祝塘鎮,石莊鎮并入璜土鎮,西石橋鎮并入利港鎮,桐岐鎮并入青陽鎮,其它鎮行政區劃不變。即:周莊鎮、璜瑭鎮、馬鎮鎮、南閘鎮、月城鎮、青陽鎮、峭岐鎮、顧山鎮、山觀鎮、北漍鎮、申港鎮、華士鎮、利港鎮、夏港鎮、新橋鎮、云亭鎮、澄江鎮、璜土鎮、長涇鎮、祝塘鎮。
2003年,山觀鎮與澄江鎮合并設立澄江鎮,鎮政府駐澄江;馬鎮鎮、璜塘鎮、峭岐鎮合并設立霞客鎮,鎮政府駐璜塘;北漍鎮與顧山鎮合并設立顧山鎮,鎮政府駐顧山。11月,江陰市再次對部分鄉鎮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北漍鎮原轄區域并入顧山鎮;山觀鎮原轄區域法律上并入澄江鎮,具體操作上,將其區域的管理納入江陰經濟開發區,與原長山辦事處合并,成立新城東辦事處;峭岐鎮、馬鎮鎮、璜塘鎮3個鎮的原轄區域合并成立霞客鎮。
2004年末,江陰市常住人口167.7萬人,戶籍人口117.77萬人。轄16個鎮。澄江鎮面積62.57平方千米,人口198182人。璜土鎮面積47.49平方千米,人口51456人。利港鎮面積59.42平方千米,人口57457人。申港鎮面積38.79平方千米,人口50111人。夏港鎮面積26.40平方千米,人口33385人。月城鎮面積38.53平方千米,人口42441人。青陽鎮面積67.56平方千米,人口68255人。霞客鎮面積108.90平方千米,人口133277人。南閘鎮面積45.00平方千米,人口48698人。云亭鎮面積40.12平方千米,人口42402人。華士鎮面積74.64平方千米,人口108281人。周莊鎮面積75.70平方千米,人口153496人。新橋鎮面積20.00平方千米,人口39662人。長涇鎮面積53.30平方千米,人口80483人。顧山鎮面積49.71平方千米,人口71523人。祝塘鎮面積59.55平方千米,人口96365人。(數據來源于《江蘇省統計年鑒》)
2005年,江陰市轄澄江、璜土、利港、申港、夏港、月城、青陽、霞客、華士、周莊、新橋、長涇、顧山、祝塘、南閘、云亭16個鎮,65個社區、4個居委會、305個村委會。
2006年,江陰市轄16個鎮:澄江鎮、璜土鎮、利港鎮、申港鎮、夏港鎮、月城鎮、青陽鎮、霞客鎮、南閘鎮、云亭鎮、華士鎮、周莊鎮、新橋鎮、長涇鎮、顧山鎮、祝塘鎮。江陰經濟開發區:新城東辦事處、港口辦事處、石莊辦事處、靖江園區。
2007年,江陰市撤銷澄江鎮,以其原轄區域設立澄江街道辦事處。辦事處管理57個社區居委會、49個村委會(其中8個社區居委會和22個村委會由新城東辦事處托管,5個社區居委會和2個村委會由港口辦事處托管),辦事處駐市人民東路259—261號(原澄江鎮政府駐地)。4月22日,澄江街道辦事處掛牌成立。同時,撤銷原澄江鎮下轄的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城中、虹橋、花園和澄西新村8個街道,設立城東、城南、城西、城中、虹橋和花園6個管理區。同年,霞客鎮更名為徐霞客鎮。全市轄1個街道、15個鎮:澄江街道、璜土鎮、利港鎮、申港鎮、夏港鎮、月城鎮、青陽鎮、徐霞客鎮、南閘鎮、云亭鎮、華士鎮、周莊鎮、新橋鎮、長涇鎮、顧山鎮、祝塘鎮。市政府駐澄江街道澄江路9號。
2008年,江陰市撤銷夏港、申港兩鎮分別設立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后,江陰市轄3個街道、13個鎮:澄江街道、夏港街道、申港街道、璜土鎮、利港鎮、月城鎮、青陽鎮、徐霞客鎮、南閘鎮、云亭鎮、華士鎮、周莊鎮、新橋鎮、長涇鎮、顧山鎮、祝塘鎮。市政府駐澄江街道澄江路9號。
2009年,澄江街道優化調整為澄江、城東兩個街道;撤銷南閘、云亭兩鎮,分別設立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后,全市轄6個街道、11個鎮:澄江街道、夏港街道、申港街道、南閘街道、云亭街道、城東街道、璜土鎮、利港鎮、月城鎮、青陽鎮、徐霞客鎮、華士鎮、周莊鎮、新橋鎮、長涇鎮、顧山鎮、祝塘鎮。市政府駐澄江街道澄江路9號。
2009年末,江陰市總面積988平方千米、總人口36.54萬戶、120.35萬人,其中:璜土鎮面積64.49平方千米、人口93868人,利港鎮面積59.42平方千米、人口74166人,月城鎮面積38.53平方千米、人口48928人,青陽鎮面積67.56平方千米、人口106325人,徐霞客鎮面積110.17平方千米、人口152898人,南閘鎮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52125人,云亭鎮面積39.9平方千米、人口75875人,華士鎮面積74.64平方千米、人口131407人,周莊鎮面積75.96平方千米、人口146396人,新橋鎮面積20平方千米、人口47658人,長涇鎮面積53.3平方千米、人口90338人,顧山鎮面積49.71平方千米、人口97944人,祝塘鎮面積59.59平方千米、人口134244人。(數據來源于《江蘇省統計年鑒》,缺街道數據)
2010年末,江陰市總面積987平方千米、總人口36.58萬戶、120.71萬人(數據來源于《江蘇省統計年鑒》)。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江陰市常住總人口1595138人,其中:澄江街道324660人,申港街道56478人,夏港街道64873人,南閘街道60768人,云亭街道60478人,璜土鎮74116人,利港鎮65403人,月城鎮45673人,青陽鎮83302人,徐霞客鎮131040人,華士鎮129688人,周莊鎮134750人,新橋鎮38490人,長涇鎮71160人,顧山鎮73586人,祝塘鎮85503人,江蘇省江陰經濟開發區95170人。
2011年末,江陰市面積986.98平方千米,人口120.88萬人。轄璜土、利港、月城、青陽、徐霞客、華士、周莊、新橋、長涇、顧山、祝塘11鎮和澄江、城東、夏港、申港、南閘、云亭6街道,共有108個社區(其中17個村居合一)、226個行政村。市政府駐澄江中路9號。2012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21.26萬人,常住人口162.43萬人。
2013年3月18日,江蘇省政府(蘇政復[2013]38號)批復同意撤銷利港鎮,設立利港街道。同年,撤銷夏港街道、申港街道、利港街道,設立臨港街道,管理夏港、申港等17個社區和于門、濱江等21個村委會;將原夏港街道東部臨近澄江街道的通江路、望江、普惠苑、澄西新村等4個社區和黃田港、江鋒、夏東、普惠、葫橋等5個村委會并入澄江街道,澄江街道管理大橋、城中等28個社區和皮弄、綺山等20個村委會。江蘇江陰臨港新城管委會更名為江蘇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