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Huáshì]位于江陰市東部。東接新橋鎮、張家港市,南鄰祝塘鎮,西至周莊鎮、祝塘鎮,北靠張家港市。面積74.6平方千米,人口9.07萬人(2011年)。轄華士、陸橋2個社區和華中、龍砂、陸橋、陸豐、紅苗、華西一村、華西二村、華西三村、華西四村、華西五村、華西六村、華西七村、華西八村、華西九村、華西十村、華西十一村、華西十二村、華西十三村、龍河、華益、曙新、陸南、陸新、華士、勤豐、華西、向陽2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新生路8號,在市政府駐地向東25千米處。古跡有“十橋香雪”、“玉嶺寒濤”、“承恩瀉月”、“凝秀回閣”、“鷗亭聽雨”、“牧牛朝梵”、“護龍晚鐘”等龍砂八景,三國時的泰清寺,太平天國的豐功碑亭等。
【沿革】宋、元時為當地棉花市集,曾稱花市。1950年9月建為華墅區華墅鎮。1955年6月,華墅鎮直隸縣。1957年9月為華墅鄉,1958年4月華墅鎮改隸華墅鄉,同年9月鄉境改華墅公社,并轄華墅鎮。1961年9月華墅鎮改設為華墅公社分社。1962年1月,重設華墅鎮,直隸縣。1965年10月,鎮、社更名為“華士”。1975年9月,撤鎮歸社,鎮社合一。1984年3月改華士鄉,1985年12月改華士鎮。1996年,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5.8萬人,轄華西、向陽、華士、華明、前進、華中、華南、華新、勤豐、華東、儉益、大河、龍南、蔡河、碩橋、坊前、徐巷、蔡化、東升、高峰、砂山、華北、彭蒿、龔巷、江南、西巷26個行政村和華士鎮居委會。
2001年6月,華士鎮與陸橋鎮合并設立新的華士鎮。?年,華士鎮面積71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積830公頃,戶籍人口8.828萬人。轄華西、華西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六村、七村、八村、九村、十一村、十二村、向陽、華士、陸橋、陸南、陸西、陸東、陸新、紅苗、華陸、勤豐、華中、華益、龍河、曙新、蔡化、東升、華豐、漁獵30個村和華士、陸橋2個社區。鎮政府駐華士新生路8號。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281107:~001 121華士社區 ~002 121陸橋社區 ~200 121華西新市村 ~201 122華西一村 ~202 122華西二村 ~203 122華西三村 ~204 122華西四村 ~205 122華西五村 ~206 220華西六村 ~207 220華西七村 ~208 220華西八村 ~209 220華西九村 ~210 220華西十村 ~211 220華西十一村 ~212 220華西十二村 ~213 122華西十三村 ~214 121華士村 ~215 122向陽村 ~216 220陸南村 ~217 220陸橋村 ~218 122陸新村 ~219 122紅苗村 ~220 122陸豐村 ~221 122勤豐村 ~222 121華中村 ~223 122華益村 ~224 122龍河村 ~225 122曙新村 ~226 122龍砂村
原【陸橋鎮】位于市境東南部,北連華西村,距江陰市城區20千米,距無錫市區30千米。1949年建陸橋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設鎮。1996年,面積26.8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轄益民、勞化、宜文、洪年、紅苗、六合、張家圩、陳家壩、陸東、荷花、陸家基、瓠岱、涇浜、朱蔣巷、朱徐巷、梧村、陸橋、新塘、北繆家、三余巷、陳塘、漁獵22個行政村和陸橋鎮居委會。2001年撤鎮并入華士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