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區原隸屬惠安縣(惠北片4鄉、1鹽場)。1985年4月11日,省政府批復同意設立肖厝鎮,以南埔、后龍、山腰3個鄉及涂嶺鄉部分行政區域為肖厝鎮的行政區域,下轄86個行政村。1991年7月14日,泉州市政府根據省政府閩政[1985]綜183號文精神,同意設立肖厝鎮,并于1992年9月29日(另一為28日)正式成立鎮政府。1996年3月1日,省民政廳批復同意撤銷肖厝鎮,設立后龍、山腰、南埔、涂嶺、埭港5個鎮。
1996年4月21日,省政府批準成立泉州市肖厝經濟開發管理委員會(簡稱肖厝管委會),為泉州市政府派出的正縣級行政機構,統一管理協調區域內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事務,下轄南埔、后龍、山腰、涂嶺、埭港5個鎮和國有山腰鹽場;7月11日,肖厝管委會正式掛牌辦公。1999年8月經福建省民政廳批準,鎮級行政區劃調整為南埔、界山、后龍、峰尾、山腰、前黃、涂嶺等7個鎮和國有山腰鹽場。
2000年4月12日,國務院批準同意設立泉州市泉港區。泉港區轄惠安縣的山腰鎮、后龍鎮、南埔鎮、涂嶺鎮、埭港鎮5個鎮。區政府駐山腰鎮。12月28日,泉港區正式掛牌成立。【注:1999年已獲批將5個鎮調整為7個鎮,實際情況是惠安縣劃出山腰鎮、后龍鎮、南埔鎮、涂嶺鎮、前黃鎮、峰尾鎮、界山鎮設立泉州市泉港區】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泉港區常住總人口342211人,其中:南埔鎮69677人,界山鎮44882人,后龍鎮38202人,峰尾鎮46039人,山腰鎮57094人,前黃鎮35735人,涂嶺鎮45668人,福建煉油化工4914人。
2001年末,全區總人口36.45萬,主要以漢族為主;回族12154人,主要分布在峰尾鎮的郭厝村(9830人)和山腰鎮的龍山村(2324人);畬族5943人,主要分布在山腰的鐘厝村(4802人)和鳶峰村(1141人);蒙古族2200人,主要分布在涂嶺鎮的小壩村。
2003年7月16日,省政府(閩政文[2003]216號)批復同意撤銷山腰鎮,設立山腰街道。山腰街道所轄行政區域為原山腰鎮的行政區域,街道辦事處駐原山腰鎮政府駐地錦塔。
2003年末,泉港區總戶數91349戶,總人口36477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3104人。轄1個街道(山腰)、6個鎮(后龍、南埔、涂嶺、前黃、界山、峰尾),4個社區、96個行政村。各街鎮人口:山腰街道58930人,南埔鎮74630人,界山鎮50299人,后龍鎮41089人,峰尾鎮51960人,前黃鎮40228人,涂嶺鎮49911人。
2005年,泉港區轄山腰1個街道,南埔、后龍、涂嶺、前黃、界山、峰尾6個鎮,共有4個社區、96個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泉港區常住總人口313539人,其中:山腰街道61591人,南埔鎮54209人,界山鎮40403人,后龍鎮44112人,峰尾鎮41774人,前黃鎮31955人,涂嶺鎮3949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