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竺鄉[Baizhu]位于湘東區東南部,南與湖南省攸縣接壤。東北連蘆溪縣的長豐鄉,東接蓮花縣的六市鄉,西南交廣寒寨鄉的中村、三十六灣分場。面積173.5k㎡,人口15759人。轄龍臺、上江、沙坪、水洋、白竺、長坑、柘村、黃崗、太陽升、上村、源頭、大豐、崇源等1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白竺村坳溪。地處羅宵山脈北段,全境為高丘陵地區,地勢東南略高,西北稍低,婆婆巖海拔1161.4米為湘東區的至高點。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湘(東)白(竺)公路過境。
[郵編]337033 [代碼]360313201:~200白竺村 ~201龍臺村 ~202上江村 ~203沙坪村 ~204水洋村 ~205長坑村 ~206柘村村 ~207黃崗村 ~208太陽升村 ~209上村村 ~210源頭村 ~211大豐村 ~212崇源村
[沿革]以駐地白竺而得名。明洪武年間起,該地為長豐鄉所轄。清光緒年間(18877)以后,為樂群鄉所轄。民國時屬萍鄉縣第(南)三區樂群鄉。1950年8月以后,屬麻山區白竺鄉。1952年屬第七區的白竺、雅溪、柘村、上村等鄉,以及第八區的官陂鄉(黃崗村)。1953年官陂鄉劃第七區管轄。1956年白竺等鄉劃安源區管轄。1957年全縣撤區設30個鄉鎮,原白竺鄉擴大,含原柘村、上村和雅溪、官陂的黃崗及原長豐區的滸嶺、張坑、羊角、宗里、磨橋和源湴地區的源頭、源田、大豐等地。1958年設白竺公社。1961年屬麻山區,調整后的白竺公社,則基本上成為現在白竺鄉的區劃。
1984年改鄉。東起柘村的江山下,西至黃崗的龍頭,南起石圍的蘇家山,北至佛坑村的冬茅湖;地處山區,多山澗。1997年,面積80.4平方千米,人口0.75萬,轄白竺、長坑、佛坑、柘村、山口、太陽升、黃崗、廟前、上村、石囤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白竺村,距區政府26千米。
2003年撤鄉并村,源湴鄉、龍臺鄉并入白竺鄉;原龍臺鄉的鍋底村并入長坑村,廟前村并入白竺村,石圍村并入上村村,佛坑村和山口村并入太陽升村,原源湴鄉的湴田村并入大豐村,原廣寒寨鄉的中村村并入黃崗村;原龍臺鄉的廟山村劃為4個村管轄,分別為:明田沖劃給上江村,萬家沖劃給龍臺村,曹家沖劃給佛坑村,廟山、王家塘、木山沖劃給長坑村。
附 源湴鄉[Yuanbing]位于湘東區東部,鄉政府駐源頭村,距區政府16千米。桐(田)白(竺)、源(湴)南(坑)公路過境。 1958年置白竺公社源湴管理區,1961年析置源湴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39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源頭、大豐、崇源、湴田4個行政村。 2003年9月4日,撤銷源湴鄉,成建制劃歸白竺鄉管轄(贛民字[2003]213號批復)。
附 龍臺鄉[Longtai]位于湘東區東南部,地處丘陵山地。鄉政府駐龍臺村,距區政府20千米。湘(東)自(竺)公路過境。 1972年置龍臺國營林場,1974年置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54.9平方千米,人口0.6萬,轄龍臺、上江、沙坪、廟山、小坑、曲溪、水洋、鍋底8個行政村。 2003年9月4日,撤銷龍臺鄉,成建制劃歸白竺鄉管轄(贛民字[2003]213號批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