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勒博依鄉(xiāng) 清代為南疆有名的大回莊之一。民國32年(1943)設振業(yè)鄉(xiāng),1950年屬二區(qū),1953年為四區(qū),1958年成立火箭公社,1968年改稱紅光公社,1971年更名克孜勒博依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南20千米。面積365平方千米,人口3.4萬,均為維吾爾族,轄先拜巴扎、居維其、庫木買里斯、阿熱買里、歐爾達庫勒貝希、克孜勒坎特、尤庫日蘇力坦艾日克、蘇力坦艾日克、巴什英阿依瑪克、英阿依瑪克、尤庫日阿帕霍加、卻勒庫勒、奧吐拉阿帕霍加、托萬阿帕霍加、英買里、阿亞格喬拉克、巴什喬拉克、坎迪爾力克、托萬克阿熱克什拉克、阿熱克什拉克、阿拉勒、賽滿、浩罕、木努爾、阿依丁、恰瓦拉、鐵熱克博斯坦、阿潤、博迪瑪博、喀熱央塔克、喀爾力克、屈如其、科克通魯克、托萬克孜勒坎特34個行政村。
米夏鄉(xiāng) 1958年屬躍進公社,1966年析建東方紅公社,1971年更名米夏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城西南29千米。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2.0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轄江尕勒霍普伊拉、恰喀、瓊庫爾克什拉克、喀孜艾日克、瓊霍伊拉、米夏、托萬塔爾夏、艾提尕、依勒提孜霍伊拉、英塔木、尤庫日塔爾夏、英巴格、結努普其拉克、,斃掌淅恕⑼懈駸崂K、吐格巴斯提、夏合亞迪、巴什英溫、英溫、巴什奧依托格拉克、奧依托格拉克21個行政村。
夏普吐勒鄉(xiāng) 1958年屬高潮公社,1964年析建夏甫桃公社,1966年更名東風公社,1984年改夏普吐勒鄉(xiāng)。位于縣城西12千米。面積236平方千米,人口2.3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9%,轄央艾日克、庫木墩、喀瑪克鐵熱克、扎滾拉、加依艾日克、托萬加依艾日克、墩艾日克、阿熱夏普吐勒、提木、米里克、依肯蘇、克買、蘭干、吐來艾日克、巴什喀贊庫勒、阿亞克喀贊庫勒、其納艾日克、托什坎拉、巴依托喀依、恰依拉、阿克艾日克、喀維其等22個行政村。
和夏阿瓦提鄉(xiāng) 1958年屬超英公社,1966年析建紅衛(wèi)公社,1971年后改稱和夏阿瓦提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城東北15千米。面積393平方千米,人口3.4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9%,轄烏斯塘博依、阿木巴爾其、賽克孜阿代木、喀拉墩、帕合塔買里斯、阿瓦提買里斯、英艾日克、斯拉木克買、巴依托喀依、巴什英買里、歐吐拉英買里、墩艾日克、阿亞克英買里、夏合亞迪、夏勒力克、托瑪貝希、墩呂克、奇日克、哈芷托格拉克、巴格恰、阿亞克巴格恰、喀拉都維、喀拉薩、依然、排孜瓦提艾日克、蘭帕、闊什提木、克亞克勒克、薩爾吾斯、約克買什勒克、莫瑪墩、比納木、柯爾克孜吐格、達什、歐吐熱巴格恰、巴格托格拉克等36個行政村。
克孜勒蘇鄉(xiāng) 1958年建先鋒公社,1964年改為超美公社,1967年更名五星公社,1971年改稱克孜勒蘇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城以北,距縣城19千米。面積260平方千米,人口2.7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9%,轄巴什蘭干、巴什里格勒迪瑪、烏吐拉里格勒迪瑪、阿亞克里格勒迪瑪、托喀依、阿亞格蘭干、英艾日克、闊什托格拉克、庫臺買、古勒巴什、瓊艾日克、夏勒艾日克、約勒其、巴格艾日克、阿克艾日克、溫塔木、拜什塔木、克日克塔木、阿克托喀依、麻扎庫木、烏斯塘博依、阿克墩、阿亞克奧依塔格、吐庫勒、巴什奧依塔格、蘇巴斯提26個行政村。
古勒魯克鄉(xiāng) 1971年成立古勒魯克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城東北38千米。面積385平方千米,人口1.8萬,有維吾爾、漢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99.9%,轄哈尼喀、蘭干、古勒魯克、亞勒古孜塔勒、英巴格、奧吐拉古勒魯克、阿亞克卡勒魯克、阿克提坎、巴什阿里喀庫勒、阿里喀庫勒、喀日木庫木、阿亞克拜什塔木、尤庫日拜什塔木、奧吐拉拜什塔木、喀讓古魯克、唐力其、科克塔勒、阿克托喀依、闊若克、阿恰勒20個行政村。
玉代克力克鄉(xiāng) 1950年為一區(qū),1953為改為三區(qū),1958年成立衛(wèi)星公社,1959年歸伽師國營機械化農(nóng)場管轄,1971年析出后成立玉代克力克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城以東,距縣城90千米。面積161平方千米,人口1.1萬,均為維吾爾族,轄玉代克力克、堂力恰普提、英艾日克、庫榮、希依提里日木、多蘭買里斯、恰依拉、拜什喀帕、同干麻扎、加依庫木、巴扎11個行政村。
(本頁根據(jù)《中國政區(qū)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