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元和郡縣志》,縣以縣西永和關為名。“永和”典出“永履和樂”語。西漢于今縣城西南8千米置狐瞷縣,屬河東郡。東漢廢。三國魏復置,屬平陽郡。北魏太延二年(436)廢。北周大象元年(579)于今縣城南8千米置歸化縣,于狐瞷縣故治置臨河縣、郡,隸汾州。隋開皇三年(583)廢郡,縣改屬隰州。十八年改臨河縣為永和縣,改歸化縣為樓山縣,俱屬龍泉郡。大業末年廢樓山縣。
唐武德二年(619)徙今治,于縣置東和州。六年復置樓山縣,貞觀元年(627)廢。次年廢東和州,縣屬隰州。民國初年廢州,縣改屬河東道,道廢后直屬省。1949年屬臨汾專區。1954年屬晉南專區。1958年廢。1961年復置,屬晉南專區。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臨汾地區。
1997年,永和縣轄2鎮9鄉:城關鎮、桑壁鎮、打石腰鄉、坡頭鄉、西莊鄉、罷骨鄉、閣底鄉、泊洋鄉、交口鄉、南莊鄉、署益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永和縣總人口61001人,其中:城關鎮19900人,桑壁鎮3000人,閣底鄉5865人,南莊鄉5782人,打石腰鄉5365人,西莊鄉3969人,泊洋鄉3474人,署益鄉2318人,坡頭鄉4673人,罷骨鄉3122人,交口鄉3533人。
2001年區劃調整后,全縣轄2個鎮、5個鄉:芝河鎮、桑壁鎮、閣底鄉、南莊鄉、打石腰鄉、坡頭鄉、交口鄉。縣政府駐芝河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