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轄縣。位于省境東部,自治州中部。面積1208.2平方千米,人口14.7萬,有苗、漢、侗等民族,以苗族為多,少數民族占96.3%。轄3鎮6鄉。縣政府駐臺拱鎮,距州府54千米。(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
臺拱鎮 縣政府駐地。1953年建城關鎮,1984年改為臺拱鎮。位于縣境中部。面積221平方千米,人口3.4萬。320國道過境。轄東門、南門、西門3個居委會及東街、西街、翁茂溝、臺雄、南市、陽汪、丈濃、臺拱寨、朗等、梅影、桃堯、上桃賴、下桃賴、南省、南冬、排汪、翁崗、交碾、板登、水井、長中、五寨、牛打坪、白朗、掌福、南兄、報思、大德、掌坐、紅寨、秀柳、翁腮、登魯、交片、白下、掌下、登魯小寨37個行政村。文物古跡有文昌宮、蓮花書院、倒栽杉等。
施洞鎮 1953年建施洞鄉,1984年改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5千米。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1.4萬。清水江流境通航,鎮(遠)臺(江)公路過境。轄施洞街居委會和偏寨、小河、巴拉河、楊家溝、八更、柏梓坪、方寨、平兆、景洞塘、景洞坳、貓嶺、貓坡、黃泡、良田、景孝、南哨、四新、舊州18個行政村。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是苗族龍舟節。
革東鎮 1953年建革東鄉,1984年改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17千米。面積136平方千米,人口2.1萬。320國道過境。轄革東居委會和革東寨、沅江寨、掌架、白浪、大稿午、小稿午、方家寨、交喜寨、養窩、八郎、屯州、交架上寨、交架下寨、松隴、小皆道、大皆道、五河、五岔、建新、嘎丟、南蒿、松郎、皆翁、交榜、寶貢、辣子、麻栗、方隴、翁拜,養門30個行政村。
排羊鄉 1953年建排羊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20千米。面積110平方千米,人口0.8萬。320國道過境。轄排羊屯上、巖寨、排羊寨、白扎、掌喜、平寨、掌里、大塘、小江、九擺、臺樂、上南刀、下南刀13個行政村。
臺盤鄉 1953年建臺盤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25千米。面積98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臺盤屯上、臺盤大寨、空寨、龍井、德眷、排內、平水、南堯、箕簸、棉花坪、南瓦水寨、南垌、南瓦上寨、交江、南江15個行政村。
南宮鄉 1953年建南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53千米。面積263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南宮、大田角、掌豐、掌皆歸、養開、交密、交包、石灰河、汪江、交宮、交下、黨道、翁芒、白邦、巖板、翁雖、東扛、南牛、皆列、松老、掌極、掌窩、翁細、東衣24個行政村。
老屯鄉 1953年建老屯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3千米。面積97平方千米,人口1.3萬。臺(江)施(秉)公路過境。轄榕山、老屯、長灘、望虎屯、白土、養梭、稿仰、巖腳、報效、皆蒿、南匠、巖寨、南你、岑邦、翁農、皆洼、壩場、陽屯、排略上寨、排略下寨、工農21個行政村。“姊妹節”為境內苗族傳統節日。
革一鄉 1953年建革一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35千米。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1.2萬,轄屯上、田壩、大寨、新寨、江邊、后哨、排生、臺水、白方、沙邦、西南、茅坪12個行政村。
方召鄉 1953年建方召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4千米。面積87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方召、李子、掌苕、黃茅、待忙、泡木、養蒿、汪一、交汪上寨、交汪下寨、基甲、翁腳南、翁腳交、方白、翁書15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