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鎮 1932年設豐盛鎮,后改為鄉,1984年更名楓香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43千米。面積147.6平方千米,人口3.4萬。遵(義)仁(懷)公路過境。轄楓香、楓園、大豐、青坑、茍壩、花茂、龍王壩、紙房、保海、張村、土壩11個行政村。
泮水鎮 1984年置泮水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64千米。面積113平方千米,人口3.6萬。遵(義)金(沙)公路過境。轄泮水、青豐、石關、紅星、喻河、遵金、英勇、陽落、陽堡、永定、永合、長壽田、聯盟、河坎、云合、紙廠、花水、西安、綿陽、中坪、中渡、海坪22個行政村和泮水、西安2個居委會。
馬蹄鎮 1953年設馬蹄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51千米。面積116.7平方千米,人口3.1萬。遵(義)金(沙)公路過境。轄洋河、新坪、永華、沿河、大石、團江、茶堰、平海、石壁莊、平壩10個行政村。
高坪鎮 1932年設高坪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6千米,南至遵義市區16千米。面積182.8平方千米,人口5.6萬。川黔鐵路、210國道過境。轄紫金、雙獅、永勝、共和、桅桿、嗚莊、雙石、大橋、涼風、繼光、安民、白沙、干壩、清溪、雙江、江臺、大營、石后、仁江、金泉、定軍、連雙、新拱、濫壩、黔豐、新檬、金星、聯豐、高樓、新棋30個行政村和高坪居委會。古跡有貴州省重點保護文物播州土司楊氏家族的軍事要塞——海龍囤遺址及播州楊氏墓葬群。
沙灣鎮 1953年設沙灣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50千米。面積174.5平方千米,人口2.3萬。遵(義)山(盆)公路過境。轄沙灣、馬門、團結、安村、下壩、米糧、馬家坪、連阡、八一、底水、冉村、雙龍、五一、工農、建設、混子16個行政村及沙灣居委會。
板橋鎮 1932年設板橋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62千米,距遵義市區38千米。面積132.2平方千米,人口2.3萬。川黔鐵路、210國道呈南北向并行過境。轄板橋、溶江、高坎、新紅、婁關、白果、屏峰、大溝、長田、九龍、坪上、中寺、柏楊、井壩、水源15個行政村和板橋居委會。
泗渡鎮 1953年設泗渡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56千米。面積115.2平方千米,人口3.1萬。川黔鐵路、210國道呈南北向平行過境。轄泗渡、上壩、施家壩、杉林、松壩、觀壩、永安、生力、幸福、雙仙、麻溝、興隆、布政、金龍、田上15個行政村及泗渡居委會。
松林鎮 1932年設松林鄉,1984年改鎮。位于縣境中部偏西,距縣城50千米,距遵義市區28千米。面積152.8平方千米,人口2.6萬。遵(義)松(林)公路達鎮。轄上莊、騎龍、黃蓮、中南、石河、小竹、大竹、丁臺、巖林、干堰、六井、半坎、廟林、齊心、來路、木梳壩、干場、新莊18個行政村。
金鼎山鎮 1953年設金鼎山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中部偏西北,距縣城42千米。面積139.9平方千米,人口3.2萬。湘江河發源于鎮北部金鼎山。遵(義)松(林)公路過境。轄金莊、金川、銀江、小溪、四衙、云臺、黃鐘、程頂、偏龍、蓮池、下莊、后莊、塘村、巖塘、后田、野里、板橋17個行政村。鎮北部的金鼎山海拔1608米,自唐宋以來就是佛教崇拜的靈山勝景,人稱“小峨嵋”。
毛石鎮 1953年設毛石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偏北,距縣城64千米。面積150.2平方千米,人口2.1萬。有縣級公路與遵(義)松(林)公路連接。轄毛石、上冉、臺上、樂遙、土地坳、劉家溝、墳臺壩、尖山、三尖角、河壩場、三星寺、大梨、羊巷、白花、木坊15個行政村。
山盆鎮 1950年為山盆鄉,1984年改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79千米,距遵義市區55千米。面積236.4平方千米,人口5.2萬。遵(義)山(盆)公路過境。轄山盆、太平、長溝、黃蓮崗、石盆、沈家寨、茶廠、田家寨、丁村、南山、大竹、堯上、水口寺、雨臺、紅芽、叢壩、蔡家壩、干家灣、打鼓、轉山、落爐、沿河、李梓、高峰、劍壩、高爐、五七27個行政村及山盆居委會。
芝麻鎮 1953年設大坪鄉,1992年更名芝麻鎮。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86千米。面積89.7平方千米,人口1.6萬。有縣級公路與遵(義)山(盆)公路連接。轄芝麻、竹園、楠木、興廠、觀音寺、大坪6個行政村。
洪關苗族鄉 1953年設洪關鄉,1984年改洪關苗族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75千米。面積63.8平方千米,人口0.9萬。有公路與遵(義)仁(懷)公路連接。轄洪關、堰心、小壩場、聯心、合心、橫擔山、高坪7個行政村。
平正仡佬族鄉 1953年設平正鄉,1984年改平正仡佬族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65千米。面積146.4平方千米,人口1.9萬。有縣級公路與遵(義)仁(懷)公路連接。轄李村、平興、紅星、合星、中心、共心、馬廠、黎明、曙光、鳳凰、葛藤、勝利、草王壩、團結、健康、富強16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