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舞渡鎮位于舞陽縣北部,沙河南崖的沙灰河交匯處。北有侯集、南有馬村、西有章化、東有蓮花等鄉鎮。面積43.2平方千米,人口3.37萬人(2006年)。其中鎮區面積2.84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轄官廳街、田李、鹿店、蒿莊、鹿莊、鄭李、文昌街、軍張、中山街、順河街、東魏、仲張、西大街、黃莊、左溝、坡楊、尚莊、賈湖、泥河王、菜園劉20個行政村,39個自然村。漯平、許泌公路在鎮中穿過。古跡有清代山陜會館彩牌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還有賈湖遺址及古墓群。明清時代為水陸交通要道和貨物集散地。現在是縣北部的貿易中心。
[代碼]411121102:~201官廳街村 ~202田李村 ~203鹿店村 ~204蒿莊村 ~205鹿莊村 ~206鄭李村 ~207文昌街村 ~208軍張村 ~209中山街村 ~210順河街村 ~211東魏村 ~212仲張村 ~213西大街村 ~214黃莊村 ~215左溝村 ~216坡楊村 ~217尚莊村 ~218賈湖村 ~219泥河王村 ~220菜園劉村
[沿革]古稱定陵。據史書記載,距這里西3千米的東不羹城為西周時的東不羹國封地,春秋末,楚滅不羹。戰國至漢代改為定陵城,到東晉后燕將慕榮農討賀耕于定陵毀棄此城,后移至現在沙、灰河交匯處的北舞渡鎮。東晉以后,北魏在此設定陵郡,東魏、北齊、隋唐設北舞陽縣,至唐開元縣廢遷回現在的舞陽城。元大德年間,舞陽與葉合并改為北舞渡巡檢司。
民國初年設定陵區,1931年改為舞陽縣第七區,1950年改為北舞渡區,1958年建北舞渡公社,1983年改鄉,1988年改鎮。1997年,面積43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文昌街、中山街、西大街、順河街、泥河王、菜園劉、尚莊、賈湖、坡楊、左溝、東魏、冢張、黃莊、鄭李、鹿莊、蒿莊、鹿店、田李、軍張、崔莊20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