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在西漢之前,此地先后為塞種、大月氏、匈奴諸民族游牧地。西漢時為郁立師國、劫國所據,三國屬車師后部,晉為高車(鐵勒),北周為突厥,隋時屬西突厥。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朝于天山北麓設庭州,下轄的輪臺縣治就在現今米泉境內的大破城。宋為高昌回鶻屬地,元屬別失八里。元末,為瓦剌游牧區。明時,先后為和碩特部、額魯特部所據。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設輯懷城,為迪化直隸州所轄。光緒十年(1884年)屬迪化縣。民國十年(1921年)置乾德縣佐,仍屬迪化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正式建立乾德縣,縣治駐三道壩。1953年11月20日政務院批準更名為米泉縣,因此地多泉又盛產大米而得名,縣政府駐地遷移到今治(古牧地),屬昌吉回族自治州。1996年12月30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米泉縣,設立米泉市。
1995年,全縣轄5鎮1鄉,即鐵廠溝鎮、古牧地鎮、長山子鎮、羊毛工鎮、三道壩鎮、柏楊河哈薩克族鄉。共有6個居民委員會、73個村民委員會。另外,境內駐有自治區、昌吉州、兵團和部隊所屬的20多個單位。人口165106人。東經87°06′-88°08′北緯43°44′-45°00′。東接阜康市,南連烏魯木齊市,西鄰烏魯木齊縣、昌吉市,北與福海縣接壤。南北長139.5千米,東西過縣城寬32.4千米,面積9470平方千米。縣城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17千米,距自治州首府昌吉市50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180952人,其中:東路街道28527人、西路街道25398人、友好路街道15271人、古牧地鎮27416人、鐵場溝鎮12965人、長山子鎮21018人、羊毛工鎮17559人、三道壩鎮12212人、柏楊河鄉4946人、兵團102團場15640人。
2003年,米泉市總面積3315.53平方千米,總人口182848人。轄3個街道、5鎮1鄉:古牧地鎮、長山子鎮、羊毛工鎮、三道壩鎮、鐵廠溝鎮、柏楊河哈薩克族鄉。
2007年,撤銷米泉市和烏魯木齊市東山區,設立烏魯木齊市米東區。
行政區劃
米泉市轄3個街道、5個鎮、1個民族鄉:東路街道、西路街道、友好路街道、古牧地鎮、鐵廠溝鎮、長山子鎮、羊毛工鎮、三道壩鎮、柏楊河哈薩克族鄉。境內有:新疆米泉林場、農六師一〇二團。市政府駐古牧地中路。
古牧地東路街道 代碼:652303001 轄7個社區:新星社區、北苑社區、南苑社區、祥和社區、益民社區、創業社區、振興社區。
友好路街道 代碼:652303003 轄4個社區:龍泉社區、眾和社區、同心社區、常樂社區。
古牧地西路街道 代碼:652303002 轄8個社區:新華社區、八方社區、園藝社區、明珠社區、安居社區、興業社區、新園社區、西營社區。
古牧地鎮 代碼:652303100 轄15個行政村:上沙河村、大破城村、小破城村、鍋底坑村、下沙河村、西二渠村、太平渠村、西工村、團結村、東工村、園藝村、菜園子村、振興村、皇渠沿村、下大草灘村。
長山子鎮 代碼:652303102 轄19個行政村:吉三泉村、長山子村、堿梁村、馬場湖村、吳家梁村、萬家梁村、土梁村、高架湖村、解放村、梁東村、黑水村、六戶地村、二灣村、湖南村、上梁頭村、下梁頭村、土窖子村、新莊子村、三個莊子村。
羊毛工鎮 代碼:652303103 轄13個行政村:羊毛工村、陜西工村、雷家塘村、留子廟村、新建村、柳樹莊村、蔣家灣村、西莊子村、臥龍崗村、東方村、協標工村、紅雁湖村、牛莊子村。
三道壩鎮 代碼:652303104 轄17個行政村:三道壩村、二道壩村、四道壩村、頭道壩村、上三道壩村、韓家莊村、杜家莊村、皇工村、十二戶東村、十二戶西村、塔橋灣村、河南村、新莊子村、大莊子村、東灘村、天生溝村、西陰溝村。
鐵廠溝鎮 代碼:652303101 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鐵廠溝鎮社區、曙光下村、鐵廠溝村、天山村、八家戶村、曙光上村、石化新村、大草灘村、鐵廠溝西村。
柏楊河哈薩克族鄉 代碼:652303200 轄6個行政村:阿河阿德爾村、柏楊河村、玉希布早村、獨山子村、紅柳村、梧桐窩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