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將原杜陽鎮的下涼泉等10個村劃歸東風鎮管轄,鎮政府駐地東風街村。區劃調整后相關資料有待更新。
【概況】東風鎮位于隴縣東南部。東鄰千陽縣,南接陳倉區,北與甘肅省靈臺縣接壤。面積159.8平方千米,共4580戶20078人(2008年前后),其中農業人口16690人,城鎮非農業人口3388人,鎮區人口5030人。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120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東風街村,距縣城15千米。鎮域北部為淺山區,中部是千河谷地,南部為臺塬,南北狹長,東西較短。寶中鐵路和212省道公路過境。洞子村磨溝原西周村落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沿革】古稱“娘娘廟”。1954年設娘娘廟區,1958年建紅旗第三公社,1961年改名東風公社,1984年改鄉。1986年經陜西省民政廳批準設鎮,是隴縣最早的建制鎮。1996年,面積81.1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東風街、福陀、窯場、峪頭、后溝、棗林寨、南村、趙家山、洞子上、蘇家坡、李家山、老觀窩、夏家灣、史家灣、普樂原、西溝1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001年,撤銷麻家臺鄉并入東風鎮。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610327101:
~001 121東風街居委會
~200 121東風村
~201 220史家灣村
~202 220老觀村
~203 220夏家灣村
~204 220普樂塬村
~206 220西溝村
~207 220棗林寨村
~208 220南村
~211 220趙家山村
~212 220后溝村
~213 220峪頭村
~214 123堯場村
~216 220麻家臺村
~217 220田家嶺村
~219 220席家堡村
~224 220白楊樹溝村
~225 220梨林川村
【麻家臺鄉】位于隴縣東部,距縣城35千米,東北與甘肅省靈臺縣接壤。堯(場)麻(家臺)公路過境。1962年建麻家臺公社,1966年改名烽火公社,1979年復稱麻家臺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78.7平方千米,人口0.2萬人,轄麻家臺、柏樹坡、田家嶺、席家堡、張家、柳家山、珠頭山、化溝、白楊樹溝9個行政村。
【杜陽鎮】位于隴縣東南部。西與城關鎮接壤,周邊與河北鄉、東風鎮、八渡鎮、牙科鄉毗鄰。面積74.87平方千米,共3890戶14737人(統計時間不詳),其中農業人口14215人,城鎮非農業人口522人。轄11個行政村,74個村民小組,55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張家山村,距縣城9.5千米。寶中鐵路、寶平高速公路、212省道公路和千河穿境。
【沿革】民國時為杜陽鎮,建國初為杜陽區,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74.9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杜陽、杜東、申家山、堡子身、步灣、焦家坡、旨留、石咀、劉家咀、上涼泉、下涼泉、糜家河、糜家溝、三教殿、川口河、胡家莊16個行政村。1997年撤鄉設鎮。2011年,撤銷杜陽鎮,將下涼泉、上涼泉、張家山、杜陽、川口河、糜家河、三教殿、焦家坡、胡家莊、劉家咀10個村劃歸東風鎮管轄,將堡子身村劃歸城關鎮管轄。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610327103:
~200 121張家山村
~201 122杜陽村
~203 220堡子身村
~207 220焦家坡村
~208 220胡家莊村
~209 220三教殿村
~210 220劉家嘴村
~211 220下涼泉村
~212 220上涼泉村
~213 220川口河村
~214 220糜家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