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為秦封邑,秦漢置汫縣。西魏置隴州,因隴山而得名。其后歷朝州縣建制多次撤設。1913年改隴縣。1956年9月將原屬寶雞專員公署領導的隴縣改由陜西省直接領導,1971年10月改屬寶雞市。
1953年8月,將隴縣馬鹿區的第三、四、五3個鄉全部(55個自然村)劃歸甘肅省,組建張家川回族自治區(現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6年6月1日,內政部批準將甘肅省崇信縣千牛鄉的河兒上村(飛地)劃歸陜西省隴縣火燒寨鄉。
1996年,隴縣面積2418平方千米,人口23.6萬人,其中回、滿等少數民族人口0.2萬人。轄2鎮17鄉:城關鎮、東風鎮、八渡鄉、麻家臺鄉、杜陽鄉、牙科鄉、東南鄉、城關鄉、堎底下鄉、唐家莊鄉、河北鄉、李家河鄉、溫水鄉、火燒寨鄉、新集川鄉、天成鄉、曹家灣鄉、固關鄉、關山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1997年,撤銷城關鄉并入城關鎮,八渡等8個鄉撤鄉設鎮。調整后,全縣轄10個鎮、8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隴縣常住總人口241751人,其中:城關鎮51009人,東風鎮16588人,八渡鎮9429人,杜陽鎮14536人,東南鎮26135人,堎底下鎮15261人,溫水鎮19278人,天成鎮10448人,曹家灣鎮16157人,固關鎮8929人,麻家臺鄉1976人,牙科鄉13472人,唐家莊鄉2760人,河北鄉10908人,李家河鄉8420人,火燒寨鄉7699人,新集川鄉5951人,關山鄉2795人。
2001年,撤銷唐家莊鄉并入城關鎮,撤銷麻家臺鄉并入東風鎮,撤銷關山鄉并入天成鎮。調整后,隴縣轄10個鎮、5個鄉:城關鎮、東風鎮、八渡鎮、杜陽鎮、東南鎮、堎底下鎮、溫水鎮、天成鎮、曹家灣鎮、固關鎮、牙科鄉、河北鄉、李家河鄉、火燒寨鄉、新集川鄉。
?年,撤銷火燒寨鄉,設立火燒寨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隴縣常住總人口248901人,其中:城關鎮65967人,東風鎮18308人,八渡鎮8433人,杜陽鎮13616人,東南鎮25848人,堎底下鎮14714人,溫水鎮19808人,天成鎮12641人,曹家灣鎮15835人,固關鎮8482人,火燒寨鎮7630人,牙科鄉13110人,河北鄉10256人,李家河鄉8715人,新集川鄉5538人。
2011年,撤銷杜陽鎮并入東風鎮,撤銷堎底下鎮并入城關鎮和天成鎮,撤銷牙科鄉并入東南鎮,李家河、河北、新集川3鄉撤鄉設鎮。調整后,隴縣轄12個鎮:城關鎮、東風鎮、八渡鎮、溫水鎮、天成鎮、曹家灣鎮、固關鎮、火燒寨鎮、東南鎮、河北鎮、李家河鎮、新集川鎮。
2012年末,隴縣面積2278.6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66840人,常住人口25.03萬人。2013年末,隴縣轄12個鎮,共有3個社區、158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城關鎮。
2015年,撤銷火燒寨鎮、李家河鎮,并入溫水鎮。調整后,隴縣轄10個鎮:城關鎮、東風鎮、八渡鎮、溫水鎮、天成鎮、曹家灣鎮、固關鎮、東南鎮、河北鎮、新集川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