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市境內商朝建有蒲城國。秦朝開始建縣,西漢起先后建有郡或國,隋朝開始置州,清朝升州為府,民國初曾一度置道,國民政府先后置第五和第十行政督察專署及魯北行署。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渤海區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駐地。
1950年5月,撤銷渤海行政區,對原轄專區進行調整,設立惠民專區,黨政機關駐惠民縣城,轄惠民、陽信、無棣、沾化、濱縣、蒲臺、博興、齊東、高青、廣饒、利津、墾利共12縣、108個區、973個鄉、6967個村。7月,蒲臺縣黃河以北部分包括蒲臺城和北鎮30個村劃歸濱縣。1953年,鄒平、長山、桓臺三縣由淄博專區劃歸惠民專區。惠民專區轄惠民、陽信、無棣、沾化、濱縣、蒲臺、博興、鄒平、長山、齊東、高青、桓臺、廣饒、利津、墾利共15個縣。
1955年,章丘縣的炭張、芽莊等八個村莊劃入鄒平縣,淄川縣第六區膠濟鐵路以北的35個村莊劃入長山縣。1956年,長山縣并入鄒平縣;高青縣并入齊東縣,原高青縣所轄黃河北岸的惠濟鄉劃歸濟陽縣;撤銷蒲臺縣,并入博興縣、齊東縣;由德州專區劃入樂陵、臨邑、商河、濟陽四縣;菝駥^轄惠民、陽信、無棣、沾化、濱縣、博興、鄒平、齊東、桓臺、廣饒、利津(墾利縣已析入廣饒、利津)、樂陵、商河、臨邑、濟陽共15個縣。1958年9月,各縣改區鄉為公社,全區15個縣共建公社211處。1958年10月,惠民專區領導機關遷駐濱縣北鎮新建城區。
1958年11月,惠民專區與淄博市合并為淄博專區,專區領導機關遷駐張店。同時,撤銷齊東縣,齊東縣原轄位橋、九戶、碼頭、黑里寨、青城、花溝6個公社劃歸鄒平縣,田鎮、高城、唐坊、舊鎮4個公社劃歸博興縣;桓臺縣并入博興縣,博興縣喬莊、龍居、史口、純化4個公社劃歸廣饒縣;鄒平縣的南閻、張坊、馬尚、房鎮4個公社劃歸淄博市;濱縣并入惠民縣,并將濱縣閻家公社共66村劃歸沾化縣;利津縣并入沾化縣;陽信縣并入無棣縣;墾利縣改建為孤島公社,并將廣饒縣溢洪河以北地區劃歸孤島公社;樂陵、商河、臨邑、濟陽四縣劃歸聊城專區。
1958年底,淄博專區轄淄博市和惠民、無棣、沾化、博興、鄒平、廣饒六縣和專區直屬孤島公社。1959年9月,商河(樂陵縣并入)、臨邑(濟陽縣并入)兩縣劃歸淄博專區。1960年,商河縣更名為樂陵縣,孤島公社改置為墾利縣,博興縣陳莊公社(今屬桓臺縣)的辛莊、馮馬、胡馬、齊馬、坊子五個自然村劃歸鄒平縣焦橋公社。
1961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淄博專區,恢復惠民專區,專區領導機關遷回濱縣北鎮。各縣開始建區,改大公社為小社。10月,析鄒平縣黑里寨、青城、花溝和博興縣田鎮、高城、唐坊、舊鎮共七個區復置高青縣;廣饒縣龍居、喬莊、純化三個區復歸博興縣,同時,恢復1958年撤并的濱縣、陽信縣、桓臺縣、利津縣,沾化縣閻家公社復歸濱縣;樂陵、商河、臨邑、濟陽復制后劃回德州專區;菝駥^轄惠民、濱縣、陽信、無棣、沾化、博興、鄒平、高青、桓臺、廣饒、利津、墾利共12縣。其中,鄒平縣置15個區,轄86個公社;高青縣置7個區,轄53個公社;濱縣置9個區,轄57個公社;惠民縣置13個區,轄85個公社;博興縣置11個區,轄60個公社;陽信縣、無棣縣、沾化縣仍為大公社。
1962年3月,鄒平縣炭張、芽莊等八個村莊復歸章丘縣,辛莊、坊子等五個村莊復歸桓臺縣。1964年,陽信縣改為9個區,轄46個公社;無棣縣改為10個區,轄55個公社;沾化縣改為9個區,轄58個公社。至此,各縣改社建區全部完成。1964年10月,四女寺減河(今漳衛新河)左側無棣縣辛集區的辛集、良戶、宋王、朱王、傅趙、山后6個公社和埕口區楊埕公社劃歸河北省。
1966年,各縣開始撤區改社。是年,濱縣改為11個公社;1968年,惠民縣改為13個公社,無棣縣改為17個公社,沾化縣改為19個公社,博興縣改為14個公社,鄒平縣改為18個公社;1970年,高青改為7個公社,陽信縣改為13個公社,至此,各縣撤區改社全面完成,境內八縣共置112個公社。1967年2月27日,中共惠民地委與惠民專署被地區革命委員會代替。1971年6月5日,重建中共濱州地委。1978年7月10日,惠民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惠民地區行政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