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貢鄉 1953年設茅貢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42千米。面積164平方千米,人口1.4萬。錦(屏)榕(江)公路過境。轄茅貢街上居委會和茅貢、中閃、額洞、地門、臘洞、樟洞、寨頭、寨南、寨母、流芳、高進、己炭、蠶洞、登岑、羅大15個行政村。有侗戲鼻祖臘洞吳文彩之墓,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潮鄉 1953年成立九潮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60千米。面積299平方千米,人口2.3萬。錦(屏)榕(江)公路過境。轄九潮、羅伍、定八、大榕、矸洞、民羅、賴洞、同臘、吝洞、便等、弄北、順寨、高寅、治彥、曰寨、高維、寶寨、貢寨18個行政村。
壩寨鄉 1963年成立壩寨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28千米。面積141平方千米,人口1.2萬。錦(屏)榕(江)公路過境。轄壩寨、青寨、連洞、青龍、路團、錦團、器寨、蟬寨、高西、高興、高場11個行政村。
巖洞鄉 1953年設巖洞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32千米。面積146平方千米,人口1.4萬。黎(平)雙(江)公路過境。轄巖洞街上居委會和巖洞、竹坪、新洞、岑卜、擺、銅關、述洞、銅關小寨、高掌、宰拱10個行政村。
口江鄉 1953年設口江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48千米。面積116平方千米,人口0.8萬。境內通林區公路。轄口江、岑仟、雙溪、幾胖、擺東、銀朝、曹平、蘭扒、德腦9個行政村。
雙江鄉 1950年后,先后為區、鄉、片、工區、公社,1984年建雙江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66千米。面積263平方千米,人口1.7萬。有黎(平)雙(江)公路,水運通航。轄雙江、呂、天堂、己約、四寨、高求、岑和、黃崗、貴密、覓洞、寨高、坑洞、平天、登界、乜洞、高構、黃龍17個行政村。
雷洞瑤族水族鄉 1953年建雷洞鄉,1984年2月改雷洞瑤族鄉,1992年建雷洞瑤族水族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99千米。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雷洞、美樣、岑管、塘婢、美老、戲勞、岑顯、金城、廈頭、牙雙、亞跨、五寨、得豐、培福、細儀、響榜16個行政村。
肇興鄉 1950年建肇興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72千米。面積133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肇興、肇興上寨、肇興中寨、己倫、岑所、歸榪、登杠、廈格、廈格上寨、堂安、宰柳、紀堂、紀堂上寨、登江、新平、歸公、花臘、堂華、高鳥、皮林、信洞、平團22個行政村。古跡有鼓樓群和吊腳樓,其中紀堂鼓樓于1982年列入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龍額鄉 1950年設龍額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00千米。面積124平方千米,人口2.1萬。公路通縣城。轄龍額街上居委會和龍額、登曬、黃現、岑書、六約、岑溝、岑引、唐面、歸養、岑岜、上埠、下埠、上地坪、吉林、岑母、岑魚、廣蕩、黃卜、岑梧、古幫、平金、德鵝上寨、德鵝下寨、思故、美更、起凡、亞改、德過、亞罕29個行政村。
地坪鄉 1953年成立地坪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07千米。面積117平方千米,人口1.8萬。公路通縣城。轄地坪上寨、地坪下寨、岑懂、岑扣、井郎、半江、新豐、中平、新巖、滾懂、滾小、岑申、平茶、岑卜、高青、歸伯、歸公、歸教、易九、岑歸20個行政村。井郎河口,海拔137米,為貴州省最低處。地坪花橋(又名風雨橋)于1982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德順鄉 1950年起先后設德順為鄉、片,1984年改公社為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51千米。面積212平方千米,人口1.4萬。黎(平)播(陽)公路過境。轄德順街上居委會和德順、漂安、平陽、塘扒、龍安、張魯、地青、黑洞、平甫9個行政村。
大稼鄉 1950年設大稼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70千米。面積110平方千米,人口1.5萬。黎(平)劍(河)公路過境。轄大稼街上居委會和大稼、平革、岑努、平修、容咀、高枧、竹山、岑鳳、盤現、鄧蒙、高、岑桃、平底、歸斗、下八里、俾嗟、岑躉17個行政村。
德化鄉 1953年建德化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19千米。面積110平方千米,人口1萬。通林區公路。轄德化、培基、平養、岑己、俾翁、烏孟、上高洋、下高洋、平筍、什里10個行政村。
平寨鄉 1953年建平寨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99千米。面積91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平寨、格變、塘舊、岑同、臘亮、平途、己迫、己得、鳥潮、黨腳、高紹、高仲12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