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為楚之酈邑,秦置麗縣。南北朝時西魏置中陽縣。隋開皇三年(583)改內陽縣,隋文帝的父親名楊忠,諱“忠”字,“中”與“忠”同音,與“內”義近,因改中鄉為內鄉縣。后改菊潭縣。歷經變革,五代北周并菊潭、默水二縣為內鄉縣(治所在今西峽縣城關鎮,金末元初遷今址,當時稱渚陽鎮)。
1996年?,內鄉縣面積2465平方千米,人口62.5萬人。轄6個鎮、10個鄉:城關鎮、馬山口鎮、師崗鎮、赤眉鎮、夏館鎮、湍東鎮、七里坪鄉、大橋鄉、王店鄉、瓦亭鄉、余關鄉、板場鄉、廟崗鄉、趙店鄉、灌漲鄉、岞嶇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內鄉縣總人口583233人,其中:城關鎮49351人、湍東鎮56080人、師崗鎮56625人、瓦亭鎮28176人、灌張鎮48826人、王店鎮44047人、馬山口鎮50799人、赤眉鎮43782人、夏館鎮23007人、大橋鄉29852人、趙店鄉41576人、余關鄉34138人、岞嶇鄉26509人、西廟崗鄉23415人、板場鄉11243人、七里坪鄉15807人。
2005年末,內鄉縣轄9個鎮、7個鄉:城關鎮、夏館鎮、師崗鎮、馬山口鎮、湍東鎮、赤眉鎮、瓦亭鎮、灌漲鎮、王店鎮;岞嶇鄉、西廟崗鄉、板場鄉、七里坪鄉、余關鄉、趙店鄉、大橋鄉。
2008年7月,經省政府批準,撤銷西廟崗鄉,設立桃溪鎮;2009年5月25日正式實施。調整后,全縣轄10個鎮、6個鄉:城關鎮、夏館鎮、師崗鎮、馬山口鎮、湍東鎮、赤眉鎮、瓦亭鎮、王店鎮、灌漲鎮、桃溪鎮、板場鄉、大橋鄉、趙店鄉、七里坪鄉、余關鄉、岞嶇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