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臘”系傣語,“勐”意為平壩或地區,“臘”意為“茶”,“茶水”即“獻茶水之地”。傳說釋迦牟尼巡游到此時,人們獻很多茶水,喝不完的倒在河里,此河名“南臘”,即“茶水河”,“勐臘”因以得名。
勐臘在西漢時屬益州郡哀牢地。東漢屬永昌郡鳩僚地。隋朝屬濮部。唐南詔時屬銀生節度。宋代屬景隴王國。宋淳熙七年(1180年),歸屬傣族首領帕雅真。元代屬徹里路軍民總管府。明清屬車里宣慰使司。明隆慶四年(1570年),車里宣慰司將其轄區劃分為十二版納,勐臘縣境內勐臘、勐伴為一版納,勐捧、勐潤、勐滿為一版納,整董、倚邦、易武為一版納。清雍正七年(1729)置勐臘土把總。1913年屬普思沿邊行政總局第五區(勐臘),第六區(易武)行政分局。
1927年第五區改置鎮越縣,第六區改置象明縣。1929年象明縣并入鎮越縣,屬普洱道。1949年11月6日解放,成立鎮越縣人民政府,隸屬寧洱專區。1953年撤銷鎮越縣,置版納易武、版納勐臘、版納勐捧和易武瑤族自治區,屬西雙版納自治區(州)。1957年并為易武、勐臘兩個縣級版納(一說為:1954年設版納勐臘,1957年7月改勐臘縣)。1958年并為易武縣,1959年改名勐臘縣。(一說為:1959年撤銷易武縣,并入勐臘縣)。
1996年,勐臘縣面積7093平方千米,人口約18.5萬人,轄7個鎮、6個鄉:勐臘鎮、勐侖鎮、勐伴鎮、關累鎮、勐捧鎮、磨憨鎮、勐滿鎮、曼臘彝族瑤族鄉、易武鄉、象明彝族鄉、瑤區瑤族鄉、勐臘鄉、勐潤哈尼族鄉。駐有4個國營農場。縣政府駐勐臘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勐臘縣常住總人口235657人,其中:勐臘鎮27875人、勐捧鎮40684人、勐滿鎮20863人、勐侖鎮22178人、磨憨鎮20293人、勐伴鎮10044人、關累鎮22824人、勐臘鄉22772人、勐潤鄉12296人、易武鄉7223人、曼臘鄉8702人、象明鄉11997人、瑤區鄉7906人。
2001年,全縣轄7個鎮、2個鄉、4個民族鄉:勐臘鎮、勐侖鎮、勐滿鎮、勐伴鎮、勐捧鎮、磨憨鎮、關累鎮、易武鄉、勐臘鄉、象明彝族鄉、勐潤哈尼族鄉、瑤區瑤族鄉、曼臘彝族瑤族鄉。
2002年3月22日,省政府(云政復[2002]14號)批準:撤銷勐臘縣勐臘鄉、勐臘鎮,設立勐臘鎮,鎮政府駐原勐臘鄉政府駐地曼列村,將原勐臘鄉景飄行政村毛草山、桃子箐、納秀3個村民小組劃歸勐伴鎮會落行政村管轄。2004年9月30日,省政府(云政復[2004]95號)批準:撤銷曼臘彝族瑤族鄉、勐潤哈尼族鄉,原曼臘彝族瑤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易武鄉管轄,原勐潤哈尼族鄉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勐捧鎮管轄。
2006年,勐臘縣面積7056平方千米,人口25.14萬人,轄7個鎮、3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勐臘鎮、勐捧鎮、勐滿鎮、勐侖鎮、尚勇鎮、勐伴鎮、關累鎮、易武鄉、象明彝族鄉、瑤區瑤族鄉;勐臘農場、勐棒農場、勐滿農場、勐醒農場。共有4個居委會、52個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勐臘縣常住總人口281730人,其中:勐臘鎮56612人,勐捧鎮63205人,勐滿鎮25782人,勐侖鎮26607人,尚勇鎮18547人,勐伴鎮13735人,關累鎮30438人,易武鄉17115人,象明鄉13564人,瑤區鄉10572人,西雙版納磨憨經濟開發區555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