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明鄉位于勐臘縣西北部山區,是州、縣唯一的彝族鄉,也是全縣最大、最遠的山區鄉。東與曼臘、易武鄉接壤,西與景洪市勐養、基諾鄉交界,北與普文的勐旺毗鄰。東西寬37.4千米,南北長44.5千米,面積1066平方千米,人口9780人(2008年)。有彝、漢、傣、基諾、瑤等多種民族,其中彝族人口5082人,占總人口53%。轄倚邦、安樂、曼林、曼莊、龍谷5個行政村,60個村民小組,66個自然村。鄉政府駐大河邊,東徑101°18′40"、北緯22°07′36〞,距縣府160千米,距州府170千米。
地勢東部高、南部低,最高海拔1950米,最低海拔565米。象明是普洱茶產地之一,在出茶的六大茶山中占有四大茶山(倚邦、莽枝、革登、蠻磚),倚邦茶被清政府列為貢茶。茶馬古道穿境而過。鄉境內大黑山上有古墓一座,建于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另立有貞潔牌坊一座。
[沿革]漢語地名,象:野象山,明:孔明山,各取一字而名。歷史上是倚邦土司領地,屬車里(今景洪)管轄。1912年普洱府思茅廳設第六行政分局于易武(后移至倚邦),領倚邦、易武、整董、龍得四土司地。1927年改第六區(象明區),為象明縣駐治倚邦。1929年12月裁除倚邦、易武二土司職,將象明、普文兩地合并,改屬鎮越縣(思茅縣)。1953年成立西雙版納州后,改屬版納勐旺,版納辦事處設在倚邦。1957年底設易武縣時,設立象明區。1959年撤銷易武縣,改屬勐臘縣,1969年改稱象明公社,1970年改為東方紅公社,1972年復稱象明公社。1984年設區建鄉。1988年區改鄉(象明彝族鄉),鄉改村公所。1997年,面積1066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倚邦、曼拱、曼林、曼莊、新發、安樂、龍谷、大河邊8個行政村。2004年村公所改為村委會。
[郵編]666312 [2006年代碼]532823202:~201倚邦村 ~202安樂村 ~203曼林村 ~204曼莊村 ~205龍谷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