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縣面積1.6萬平方千米,人口10.2萬人。有藏、漢、回、土等23個民族,其中藏族占總人口的49.7%。轄1鎮12鄉?h政府駐恰卜恰鎮。(根據《政區大典》整理,1996年左右資料)
恰卜恰鎮 位于縣境東部,州府、縣府駐地。人口2.8萬人,以漢族為主,還有藏、回等民族。面積7.3平方千米。轄一至七按順序排列的7個居委會。1956年設恰卜恰鎮,1958年改稱龍羊公社,1965年復稱恰卜恰鎮。
恰卜恰鄉(Qia Bu Qia Xiang)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政府駐地1千米。人口0.8萬人,其中藏族占52%。面積432平方千米。轄上塔買、下塔買、西臺、東香卡、西香卡、尕壽、加拉、索吉鄉、次漢蘇9個村委會。1949年屬上郭密區塔買鄉,1958年撤區后合并到次漢土亥鄉,1958年并入龍羊公社,1965年改設恰卜恰鎮,1968年由恰卜恰鎮析置恰卜恰公社,1984年改稱恰卜恰鄉。
倒淌河鄉(Dao Tang He Xiang) 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政府駐地44千米。人口1萬人,其中藏族占78%。面積0.2萬平方千米。轄蒙古、東衛、黑科、拉乙亥麻、次漢達哇、哈乙亥、甲乙、黃科、措卡、元者10個牧委會。1949年屬千卜錄區,1956年設倒淌河鄉,1958年改為倒淌河公社,1965年改為倒淌河鄉。
石乃亥鄉(Shi Nai Hai Xiang) 位于縣境北端,距縣政府駐地180千米。人口0.6萬人,其中藏族占83%。面積319平方千米。轄切吉、鐵卜加、如龍、向公、尕日拉、魯色6個牧委會。1949年設石乃亥鄉,1958年并入黑馬河鄉,1961年分設石乃亥公社,1963年改為石乃亥鄉,1968年改為石乃亥公社,1984年復稱石乃亥鄉。
黑馬河鄉(Hei Ma He Xiang) 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政府駐地148千米。人口0.4萬人,其中藏族占90%。面積0.1萬平方千米。轄加卜龍、直合去乎、文巴地、然去乎4個牧委會。1953年改為黑馬河鄉,1968年改為黑馬河公社,1984年復稱黑馬河鄉。
江西溝鄉(Jiang Xi Gou Xiang) 位于縣境北部,距縣政府駐地108千米。人口0.5萬人,其中藏族占81%。面積681平方千米。轄元者、大倉、上社、下社4個牧委會。1953年屬廿地鄉,1958年設江西溝公社,1984年改為江西溝鄉。
沙珠玉鄉(Sha Zhu Yu Xiang)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政府駐地35千米。人口0.7萬人,其中藏族占35%,還有漢、回等民族。面積681平方千米。轄珠玉、上村、種子、耐海塔,上卡力崗、下卡力崗、曲溝、大連海、知耐亥9個村委會。1949年為都秀區轄鄉,1958年并入三湖公社,1963年分設沙珠玉公社,1965年改為沙珠玉鄉,1968年改為沙珠玉公社,1984年復稱沙珠玉鄉。
切吉鄉(Qie Ji Xiang) 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政府駐地90千米。人口0.7萬人,其中藏族占91%。面積0.4萬平方千米。轄東科、莫合、塔秀、喬夫旦、新村、祁加、加什科、哇合8個牧委會。1949年屬上郭密區轄鄉,1953年設切吉區,1958年改設切吉公社,1963年改稱切吉鄉,1968年又改稱切吉公社,1984年復稱切吉鄉。
英德爾鄉(Ying De Er Xiang)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政府駐地48千米。人口0.4萬人,其中藏族占84%。面積0.2萬平方千米。轄知海、哈爾梗、中果、郎娘、更尕、曲讓、黃河、加什達8個牧委會。1949年為都秀區轄鄉,1958年并入沙珠玉鄉,后改稱三湖公社,1963年分設為英德爾鄉,1965年并入沙珠玉鄉,1981年從沙珠玉公社分設英德爾公社,1984年復稱英德爾鄉。
廿地鄉(Er Shi Di Xiang) 位于縣境中部,距縣政府駐地25千米。人口0.4萬人,其中藏族占96%。面積707平方千米。轄廿地、切扎、拉龍、羊讓、曲什納5個牧委會。1949年為加拉區轄鄉,1958年并入三湖公社,1961年分設廿地公社,1963年改為廿地鄉,1965年并入沙珠玉鄉,1971年分設廿地公社,1984年改稱廿地鄉。
鐵蓋鄉(Tie Gai Xiang) 位于縣境南部,距縣政府駐地50千米。人口0.6萬人,其中藏族占49.1%。面積0.1萬平方千米。轄鐵蓋、吾雷、馬漢臺、拉干、拉才、上合樂寺、下合樂寺、托勒臺、七臺、委曲、哈汗土亥11個村(牧)委會。1949年為上郭密區居力蓋鄉,1956年改稱鐵蓋鄉,1958年并入龍羊公社,1961年改稱鐵蓋鄉,1958年并入龍羊公社,1961年分設鐵蓋公社,1984年改為鐵蓋鄉。
東巴鄉(Dong Ba Xiang)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政府駐地10千米。人口0.4萬人,其中藏族占76%,還有漢、回等民族。面積198平方千米。轄乙浪堂、東巴、加讓臺、上梅、下梅、索爾加6個村(牧)委會。1949年為加拉區格拉鄉,1958年并入恰卜恰鎮,同年改鎮為公社后屬龍羊公社,1963年分設東巴公社,1965年與龍羊、塔買合并設東巴鄉,1968年改為東巴公社,1984年復稱東巴鄉。
曲溝鄉(Qu Gou Xiang) 位于縣境東部,距縣政府駐地12千米。人口0.8萬人,其中藏族占38%,還有漢、回、土等民族。面積748平方千米。轄黃河、德勝、后菊花、龍羊新村、馬尼毛臺、曹多龍、克才、多隆溝、阿乙亥、次汗土亥、瓦里關、龍才12個村(牧)委會。1949年為上郭密區曲溝鄉,1958年并入龍羊公社,1961年分設曲溝公社,1965年與瓦里關、蘇乎拉公社合并為曲溝鄉,1968年改為曲溝公社,1984年復稱曲溝鄉。
附:龍羊峽行委 海南藏族自治州轄行委。1978年建龍羊峽水電站設龍羊峽辦事處,1988年改為龍羊峽行委。位于州境東部,距州府駐地70千米,距省會西寧153千米。面積6平方千米,人口0.3萬人,以漢族為多,主要是行委和電站的職工、家屬。轄區內未設居(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