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橋鎮位于臨川區東南部,東鄰青泥鎮和鵬田鄉,南接茅排鄉、南城縣岳口鄉,西靠榮山鎮,北連東館鎮、嵩湖鄉。面積128.4k㎡,人口3.3萬人。轄騰橋街居委會,騰橋、焦坑、石池、新楊、石塘、四游、皇溪、松崗、陳家、白沙、集源、潭下、鄧坊、榮坊、湖橋、蘭溪、厚源、大塘、文家、饒家、新于等21個行政村,107個自然村。鎮政府駐騰橋,距市區30千米,集鎮常住人口約9000人。(南)昌廈(門)公路和京福高速公路縱貫全鎮。建有躍進、前進等水庫。
[沿革]傳說,古時村前有一小河,河上有一座木橋供人過往,橋旁有棵楓樹,薜荔藤纏繞樹身,并纏至橋身。因而往來行人就把這里叫做“藤橋村”。后改“藤”為“騰”。清末,境域屬崇德鄉八十一都。從民國初開始,騰橋一直是臨川縣南部的區域中心鄉鎮。民國二年設第四區(區治騰橋),下轄騰橋、青泥、鵬田、東館、嵩湖、鄧坊等6鄉。1950年設第六區(區治騰橋),下轄騰橋、青泥、東館、嵩湖、鄧坊、淇田、茅排等16鄉。1958年設騰橋公社,轄現騰橋鎮全部和鵬田鄉大部分區域。1961年析置鄧坊公社,1968年鄧坊、青泥、茅排等公社相繼并入騰橋公社,1974年復置鄧坊、青泥、茅排等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1986年騰橋撤鄉建鎮。1997年,騰橋鎮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騰橋、焦坑、潭下、石池、新楊、石塘、四游、凰溪、松崗、陳家、白石、集源12個行政村;鄧坊鄉面積53平方千米,人口0.9萬,轄鄧坊、榮坊、湖橋、蘭溪、厚源、饒家、大塘、文家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鄧坊,距市區25千米。2001年12月,撤銷鄧坊鄉,劃歸騰橋鎮。
[郵編]344126 [2008年代碼]361002114 站外鏈接:騰橋圖片
村(居)區劃代碼(2008年)及簡介(摘自當地政府網站,統計年份不詳)~001騰橋居委會:常住人口約7000人。
~200騰橋村:8個村民小組,人口1991人。
~201焦坑村:麻糍窯、鄒家皮、大塘、庵前、坳上5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人口1403人。
~202潭下村:何樹嘴、東源、潭下、段背、張家5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人口561人。
~203陳家村:饒坊、朝門里、里科、外科、山下陳家、樣橋、周家、排下、墩上陳家9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人口1528人。
~204白沙村:界山、曾家、白沙汪家、吳家4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人口1281人。
~205松崗村:松崗、下皇溪、上寨、下寨、丁家、祠堂下邱家、窩里邱家、店下、港背邱家、港背新村10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人口2653人。
~206皇溪村:上皇溪、董坊熊家、董坊鄒家、臥虎、何坑5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人口1439人。
~207四游村:祠堂下游家、窯邊游家、文坊游家、黃塘游家4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人口974人。
~208石塘村:仙井頭、石塘、窯上、何樹亭、長山徐家、學堂全家、基橋龔家、窯坊8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人口1676人。
~209新楊村:板橋、新楊、老楊、院背、西源、土地張家6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人口1173人。
~210石池村:石池、郭家排、崗上、小街、八位坑5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人口998人。
~211鄧坊村:鄧坊、大氣、柘園、港背4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人口1818人。
~212榮坊村:榮坊、樟坊、泉源游家3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人口1481人。
~213湖橋村:湖橋、八黃、姜馬坑、黃曾碓、謝灣、張家圳、曹家7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人口1619人。
~214蘭溪村:老周、新周、坡頭曾家、黃背寺、黃打石、陳家、鄭家7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人口1450人。
~215厚源村:上厚源、下厚源、淳塘、錢家、塔下、吳茶色、龔家、萬家、周家、園背10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人口907人。
~216大塘村:大塘邱家、會源、程家、黃水碓4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人口1815人。
~217文家村:鄧溪、文家、謝家、南堂熊家4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人口1108人。
~218集源村:李家、曾家、福堂3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人口542人。
~219饒家村:王坊饒家、石背萬家、高家3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人口701人。
~220新于村:中學北區、中學南區、排下3個自然村,3個村民小組,人口996人。(于家移民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