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轄縣級市,遵義市代管。位于省境西北部,赤水河中游,市區西部。西與四川省古藺縣接壤。面積1785平方千米,人口52.3萬,有漢、苗、仡佬等民族,以漢族為多。轄12鎮6鄉(含1個民族鄉)。市政府駐城關鎮,距遵義市111千米。宋大觀三年(1109)置仁懷縣,以后歷代時有興廢,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復置仁懷縣。1995年撤縣設仁懷市。(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
城關鎮 市政府駐地。茅臺酒產地。1995年建城關鎮。位于市境中部偏西,面積253.7平方千米,人口9.7萬。遵(義)茅(臺)、仁(懷)習(水)、仁(懷)古(藺)公路縱橫鎮境。轄東風街、人民街、建設街、和平街、勝利街、新街、南大街、長征街、河濱街、躍進街、羊叉街、新星街、上河岸街13個居委會和黃樹莊、陵園、南門、城北、獅子山、五里碑、倉頭壩、孫家寨、青杠園、楊堡壩、鹽津、火爐坎、和尚坪、核桃灣、小灣、大灣、建村、臺上、小濫、石子壩、木石村、梅子坳、三百梯、下壩、中壩、上壩、合力、石壩、先進、鳳崗、棉農、銀灘、巖灘、桂花、觀音寺、盧家坪、元木巖、沙壩、下坪、椿樹、代家坪、楊灣、草子、中華、坪子、太坪、沙壩47個行政村。城南有烈士陵園和清光緒五年修建的鹿鳴塔,赤水河畔有紅軍長征四渡赤水之一的茅臺渡口紀念碑。
壇廠鎮 1956年建桑樹鄉,1992年改壇廠鎮。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區25千米。面積116.7平方千米,人口2.5萬。遵(義)茅(臺)公路過境。轄桅桿、撞頭、七馬山、壇廠、明光寺、枇杷、關田、懷陽、盤根樹、同心、平橋、楠木壩、回龍、紙廠溝、李王田、桑樹、新橋、小岔18個行政村和壇廠居委會。景點有懷陽洞。
長崗鎮 1951年為長崗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東南部,距市區42千米。面積119.6平方千米,人口2.3萬。遵(義)茅(臺)公路過境。轄長崗、堰塘坎、水孔、新莊、茶林、田灣、藺家坪、風巖、井壩、火石坡、堰頭、毛坡、八木、花灘、茶園、大王寨、大關口、小山頭、田灣廟、太陽坪、穿孔、頂星、田壩23個行政村和長崗居委會。
魯班鎮 1932年為魯班鎮,1951年設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26千米。面積119.6平方千米,人口3.5萬。金(沙)水(口寺)公路過境。轄黃家田、陶家寨、小水溝、三塊石、小山、魚龍、生界、冠英、尚禮、龍井、底水、后田、前村、濫泥寺、羅家壩、枇杷灣、沙壩河、共心、竹壩、八合頭、文星、銅鼓水22個行政村和魯班居委會。有紅軍烈士陵園,系省級重點革命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五馬鎮 1951年為五馬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區41千米。面積124.2平方千米,人口2.8萬。有公路與金(沙)水(口寺)公路連接。轄交通、楊村、高寨、打丘埡、魚孔、屯上、聯農、團田、三元、馬鞍、青杠林、龍洞、艾明、堡山、坪寨、大壩、協農、柏香樹、龍里、梭羅坪、大巖頭、紅軍22個行政村和五馬居委會。
茅壩鎮 1942年建黎民鄉,1951年改茅壩鄉,1992年改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43千米。面積139.7平方千米,人口3.8萬。三(元洞)茅(壩)公路過境。轄官院子、鍋匠灣、茅壩、刀匠、楊柳、雄峰、石聯、二合、馬洞巖、后壩、街道、賈角山、田壩寨、崗家寨、坪上、黎民、爛壩子、躍進、立巖、付田、石粱、兩河、尖山、飛龍、清華、斑鳩井、螃蟹溪、啞塘28個行政村和茅壩居委會。以農業為主,主產烤煙,是仁懷市南部糧倉之一。建有市天生橋水電站和鎮茅壩水泥廠等企業。
九倉鎮 1951年設九倉鄉,1992年改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67千米。面積91.3平方千米,人口2.5萬。有公路與三(元洞)九(倉)公路相接。轄落鳳壩、小水、黃連塘、黃木、九倉壩、謝廠坡、仁和寨、寒坡、紅花嶺、橫岔、油尖山、杜包、火燒巖、鐵匠坪、筲箕灣、黃金樹、白果寺、三漲水、金吏司19個行政村和九倉居委會。
后山苗族布依族鄉 1956年建后山苗族布依族鄉,1984年復名后山苗族布依族鄉。位于市區南部,距市區57.5千米。面積71.7平方千米,人口1萬。金(沙)水(口寺)公路過境。轄田興、橋粱、隴崗、箐腳、白云、平洋、同心、新關、冷水、新山、大通、抬捎壩12個行政村。
喜頭鎮 1951年設喜頭鄉,1992年建鎮。面積91.4平方千米,人口2.2萬。橋(坡)林(閣)公路過境。轄先鋒、大坪上、和風、喜豐、白果園、米江、巖后、長頭、泥壩、紅莊、紅江、魚塘、華利、爛草壩、民勝、共群、慶坪、杜園溝18個行政村和喜頭居委會。
大壩鎮 1951年設大壩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35千米。面積86.9平方千米,人口3.5萬,轄鞍山、三支、當壩、簸箕壩、紅陽、朱土壩、龍井坳、五岔、堯村、紅聯、代頂坡、馬家灣、裕民、新田、崗上、沿河、大土、農田、革新、巖坪、小耳溝、干坪22個行政村和大壩居委會。
三合鎮 1951年設三合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60千米。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3.5萬。仁(懷)習(水)公路過境。轄毛家山、埡口壩、鹽店、雙龍、霍麻溝、統一、壩上、后山、五星、三合、八一、小溝灣、和建、高家、青菜溝、新店子、順山、松田、新寨、銀村、青龍、盧大坪、銀昌、大沙壩、兩岔河、翻身26個行政村和三合土居委會。
二合鎮 1951年為二合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區33千米。面積86.9平方千米,人口2.6萬。赤水河流貫鎮境,有公路與仁(懷)習(水)公路連接,赤水河通機動船。轄向陽、安龍、騎龍、仁和、文化、民主、麻柳、關云、民和、五馬石、玉屏、燈盞沱、光明、正覺寺、勞動、高潮、河岸、浸水、白楊、桐梓園20個行政村和二合樹居委會。
合馬鎮 1951年為合馬鄉,1992年建鎮。位于市境西北部,面積59.3平方千米,人口1.9萬。通公路,赤水河流貫鎮境,通機動船。轄合馬、陶洪、沙坪、羅村、土地壩、桃坪、大樹子、大同、大渡口、自由、新坪、新石、大石、聯合、聯豐、水田、卡壩、硐上18個行政村和合馬居委會。
火石崗鄉 1951年設火石鄉,1984年改為火石崗鄉。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區54千米。面積61.5平方千米,人口2.2萬。仁(懷)習(水)公路過境。轄火石坪、下場、巖下、團山、新黔、合心、卞村、溫泉、共和、明光、楊路窩、三定、河溝場、蔡家灣、寨上、倉上、橋上、園滿罐18個行政村。
學孔鄉 1951年設林閣鄉,1992年改學孔鄉。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39千米。面積68.8平方千米,人口2萬。板(坡)林(閣)公路過境。轄上寨、玉仙、大泥、高峰、良田、河村、挑子坪、熊家溝、余家壩、大山、穆言壩、米山、云峰、荔枝坪、銅閣銀、林坪16個行政村。
高大坪鄉 1984年建高大坪鄉。位于市境東北部,距市區31千米。面積88.3平方千米,人口3.3萬。有公路與仁(懷)習(水)公路相接。轄排水、江村、四方、高坪、高堰、青峰、銀豐、銀水、小箐、堯壩、楊李、黃炎、桅桿壩、坪營、光華、太坪場、陽鳳、崗寨、大田、水堰、龍源、韓家渡、長田23個行政村。
龍井鄉 1992年建龍井鄉。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59千米。面積76.6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蘭家井、復興、華陽、觀音堂、后槽、前進、銀廠溝、壇廠溝、彭家咀、大路、坪坡、福泉、溝頭、倪家灣、同聯、興隆、立英、新遼、十字坪19個行政村。
沙灘鄉 1951年為馬桑鄉,1984年改沙灘鄉。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區65千米。面積46.7平方千米,人口1.2萬。赤水河流貫鄉境。轄長江、雙江、沙江、無水、婁子坳、勝利、新聯、馬桑、兩河9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