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為羌地。西漢至清雍正三年(1725年)屬西海郡,廝、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罕東百戶、東蒙古諸部駐牧地、蒙古統編5部29旗等。民國六年(1917年)屬都蘭理事,沿至解放前夕為“剛察千戶區”。1950年設剛察區人民行政委員會。1952年成立剛察區工委。1953年設立剛察縣。
面積1.2萬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其中藏族占72.4%,還有漢、蒙古、回、東鄉等民族。轄5鄉:沙柳河鄉、伊克烏蘭鄉、哈爾蓋鄉、泉吉鄉、吉爾孟鄉。縣政府駐沙柳河鄉,距州府駐地110千米。(根據《政區大典》整理,1996年左右資料)
1999年末,剛察縣面積9110平方千米,人口39159人(根據青海省志),轄5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剛察縣總人口39223人,其中:沙柳河鄉5145人、哈爾蓋鄉8125人、伊克烏蘭鄉5438人、泉吉鄉5564人、吉爾孟鄉3209人、城關未批鎮5174人、青海省熱水煤礦2705人、青海湖農場1597人、省三角城種羊場2266人。
2001年3月5日,青海省政府青政函[2001]15號文批復:撤銷沙柳河鄉,設立沙柳河鎮。2001年末,剛察縣轄1個鎮、4個鄉,31個村(牧)委會。
2004年7月,撤銷哈爾蓋鄉,設立熱水鎮(即熱水礦區和哈爾蓋鄉合并設鎮)。2006年8月,熱水鎮更名為哈爾蓋鎮。調整后,剛察縣轄2個鎮、3個鄉:沙柳河鎮、熱水鎮、伊克烏蘭鄉、泉吉鄉、吉爾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