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春秋稱“稷”,屬晉。漢為河東郡聞喜縣地,北魏太和十一年(487)于今城關東南15千米置高涼縣、郡,隸東雍州。西魏大統中年于今縣境置南汾州,郡徙治今河津市境。廢帝三年(554)南汾州改勛州,北周升總管府。武成初年廢勛州,絳州治徙此。建德六年(577)州、縣治徙今城關西南6千米吳城村。
隋開皇三年(583)絳州治徙今新絳縣境,十八年高涼縣改稷山縣,徙治今城關,屬絳郡。“邑以稷山名,以后稷始播百谷于茲也”。相傳后稷曾于縣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穡,后稱此山為稷王山。
唐先后屬絳州、絳郡、河中府。五代唐還屬絳州。宋屬絳州絳郡。金興定初年屬晉安府。元、明、清仍屬絳州。民國初年廢州,縣改屬河東道,道廢后直屬省。1949年屬晉南區新絳分區,隸陜甘寧邊區。后復歸山西省,屬運城專區。1954年屬晉南專區。1967年屬晉南地區。1970年屬運城地區。
1997年,稷山縣轄6鎮6鄉:城關鎮、化峪鎮、翟店鎮、西社鎮、楊趙鎮、清河鎮、太陽鄉、下迪鄉、管村鄉、路村鄉、修善鄉、蔡村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324812人,其中:城關鎮66363人,西社鎮28198人,化峪鎮17667人,翟店鎮39393人,清河鎮31606人,楊趙鎮4498人,管村鄉18383人,路村鄉20059人,下迪鄉19950人,蔡村鄉30146人,太陽鄉33268人,修善鄉15281人。
2001年區劃調整后,全縣轄5個鎮、2個鄉:稷峰鎮、西社鎮、化峪鎮、翟店鎮、清河鎮、蔡村鄉、太陽鄉?h政府駐稷峰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