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地區轄縣。位于省境西南部,汾河下游。轄6鎮6鄉。面積686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縣政府駐城關鎮。(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1997年左右資料)
城關鎮 縣政府駐地。1958年設城關公社,1984年設鎮。位于縣境中部,跨汾河兩岸。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5.7萬人,侯(馬)西(安)鐵路、108國道和鄉(寧)運(城)公路過境。轄東街、東北街、西街、西北街、南街、甘泉、羊牧頭、荊平、苑曲、加莊、吉家莊、新莊、上柏、下柏、馬村、永寧、南陽、東渠、原家莊、澗東、桐上、桐下、上廉、下廉、孫家城、陶梁、姚村、平隴、賈峪、寺后窯30個行政村。
化峪鎮 1958年建化峪公社,1984年設鎮。位于縣境西部偏北,距縣城10千米。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5.7萬,轄化峪鎮、化峪村、東段、西段、西堡、吳囑、南位、梁堡、梁村、胡家莊、位林、南堡、程杜13個行政村。
翟店鎮(Zhaidian) 1958年建翟店公社,1984年設鎮。位于縣境西南隅,距縣城14千米。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鄉(寧)運(城)、清(河)通(化)公路在此交會。轄東小翟、西小翟、翟東、翟西、南翟、北吳、太郝、南梁、東位、西位、寺莊、太寧、北小寧、南小寧、西小寧、寧南、西位坡、仁和、古路岔、東大有、寶泉、南吳坡、峨嵋23個行政村。
西社鎮 1949年建西社鄉,1958年改前進公社,后更名西社公社,1984年設鎮。位于縣境東北隅呂梁山腳下,距縣城7千米。面積57平方千米,人口2.7萬人,鄉(寧)運(城)公路縱貫鎮境。轄西社、中社、東莊、李老莊、劉家莊、劉堡、張家莊、三界莊、鋪頭、范家莊、沙溝、白坡、馬家溝、清水莊、麻古垛、山底、泰山、麻參坡、仁義、曹家莊、肖家莊、高渠、韓家莊、薛家莊、柴家莊25個行政村。
楊趙鎮 1961年為楊趙公社,1984年設鄉,1986年更名管村鄉,1994年從管村鄉分出單獨設鎮。位于縣境東端汾河谷地,距縣城10千米。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侯(馬)西(安)鐵路和108國道分別從鎮北鎮南穿過,是交通要道。轄楊趙行政村。
清河鎮 1958年建東風公社,后更名清河公社,1984年置鎮。位于縣境東部偏南,距縣城12千米。面積74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清河、三交、北松鶴、南松鶴、七級、北陽城、南陽城、段壁、荊莊、北辛莊、南辛莊、秦家莊、薛莊、上費、劉村、薛村、晉村、馬家莊、店頭、吳壁20個行政村。
太陽鄉 1958年屬翟店公社,1962年析置太陽公社,1984年設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5千米。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有均(安)長(嶺)和清(河)通(化)公路過境。轄太陽、塢堆、廟岔、小陽坡、小陽堡、小陽、勛重、東里、西里、董家莊、均安、均和、西小郝、白池、白新莊、三堡、白家莊、塢堆坡18個行政村。
下迪鄉 1958年屬化峪公社,1962年析置下迪公社,1984年設鄉。位于縣境中西部汾河河谷地帶,距縣城10千米。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侯(馬)西(安)鐵路、108國道橫穿鄉境。轄下迪、史冊、陽史、富樂莊、和合莊、吳城、上迪、姚家莊、馬家巷、西店頭、西薛、關家窯12個行政村。
管村鄉 1958年屬前進公社,1961年析置楊趙公社,1984年設鄉,1986年更名管村鄉。位于縣境東部汾河兩岸,距縣城7.5千米。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侯(馬)西(安)鐵路和108國道橫穿鄉境。轄管村、小杜、太杜、王村、管村堡、武城、崔村、下費、下莊9個行政村。
路村鄉 1958年屬化峪公社,1962年析置路村公社,1984年設鄉。位于縣境西北隅呂梁山腳下,距縣城12千米。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路村、路村莊、付家莊、邢家莊、邢家莊堡、上胡、張開東、張開西、李家莊、李馬吳、四合莊、劉莊、佛峪口、陽平、寧翟、寧翟堡16個行政村。
修善鄉 1958年屬清河公社,1961年析置修善公社,1984年設鄉。位于縣境東南隅,距縣城13千米。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修(善)聞(喜)公路縱貫鄉境。轄修善、丁莊、興隆莊、東王、西王、三坡、楊家莊、上王尹、下王尹、長嶺、北王、劉家坪、石佛溝13個行政村。
蔡村鄉 1958年屬翟店公社,1962年析置蔡村公社,1984年設鄉。位于縣境西部偏南,距縣城13千米。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2.8萬,轄蔡村、南埝、底史、柴村、西埝、大李、東蒲、東埝、薛家堡、段家堡、五里井、復興莊、東柏、小李、郝壁、上李、坑東、西柏、楊村19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