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威信縣總面積1416平方千米,總?cè)丝?6.98萬人。轄2個鎮(zhèn)、7個鄉(xiāng)、1個民族鄉(xiāng),4個居委會、83個行政村。
扎西鎮(zhèn) 面積:336.4平方千米 人口:10.41萬人 郵編:657900 代碼:530629101 轄4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龍井、麒磷、海子、魚洞;小壩、石龍、玉京山、桂花、觀音、田壩、廟壩、扎嶺、干河、長地、墨黑、巷子、石坎、河口、龍里、羅坭、院子、大山、大河。鎮(zhèn)政府駐長征路。
1965年為扎西鎮(zhèn),1988年撤銷新城區(qū)并入扎西鎮(zhèn)。原石坎鄉(xiāng)1942年為大河區(qū),1961年更名石坎區(qū),1962年改為大河鄉(xiāng),1969年建石坎公社,1984年復(fù)改區(qū),1988年改鄉(xiāng)。2006年,撤銷石坎鄉(xiāng),其行政區(qū)域并入扎西鎮(zhèn)。
舊城鎮(zhèn) 面積:162.9平方千米 人口:2.93萬人 郵編:657902 代碼:530629102 轄7個行政村:舊城、馬安、文興、天蓬、松林、回龍、龍馬。鎮(zhèn)政府駐下街。
1950年為第二區(qū),1958年為超英公社,1961年改舊城區(qū),1969年更名舊老城公社,1984年改舊城區(qū),1988年改鎮(zhèn)。
雙河苗族彝族鄉(xiāng) 面積:146.7平方千米 人口:3.09萬人 郵編:657905 代碼:530629202 轄8個行政村:雙河、茨竹壩、過街樓、偏巖、半河、天池、楠木、菜營。鄉(xiāng)政府駐走馬場。
1942年為雙河鄉(xiāng),1950年為四區(qū),1959年建雙河公社,1962年改區(qū),1969年復(fù)改公社,1984年復(fù)改區(qū),1988年改為雙河苗族彝族鄉(xiāng)。
高田鄉(xiāng) 面積:173.2平方千米 人口:2.96萬人 郵編:657901 代碼:530629203 轄8個行政村:高田、魚井、馬家、新華、鳳陽、大灣、坡上、鎢城。鄉(xiāng)政府駐橋上。
1942年改為高田鄉(xiāng)。1958年建鋼鐵公社。1961年更名高田區(qū),1969年改公社。1984年改區(qū),1988年改鄉(xiāng)。
羅布鄉(xiāng) 面積:160.9平方千米 人口:4.94萬人 郵編:657906 代碼:530629204 轄11個行政村:羅布、青龍、桃壩、簸火、簸箕、新莊、黑龍、郭家、新田、順河、廟坪。鄉(xiāng)政府駐中壩。
1942年為和敦鄉(xiāng),1958年成立衛(wèi)星公社,1962年更名羅布區(qū),1969年改公社,1984年復(fù)改區(qū),1988年改鄉(xiāng)。
麟鳳鄉(xiāng) 面積:132.4平方千米 人口:3.92萬人 郵編:657903 代碼:530629205 轄個9行政村:林鳳、坪房、柏香、斑鳩、五谷、金竹、金鳳、龍?zhí)痢⒔痣u。鄉(xiāng)政府駐塆坵。
1942年改為麟風(fēng)鄉(xiāng),1950年改為三區(qū),1958年建金星公社,1961年更名麟鳳區(qū),1969年改公社,1984年復(fù)改區(qū),1988年改鄉(xiāng)。
長安鄉(xiāng) 面積:78.5平方千米 人口:3.05萬人 郵編:657904 代碼:530629206 轄5個行政村:長安、天坪、安穩(wěn)、安樂、瓦石。鄉(xiāng)政府駐余家寨。
1952年設(shè)為六區(qū),1958年改建先鋒公社,1962年改區(qū),1969年改公社,1984年改為長安區(qū),1988年改鄉(xiāng)。
廟溝鄉(xiāng) 面積:55平方千米 人口:1.98萬人 郵編:657913 代碼:530629207 轄5個行政村:廟溝、大塘、馬河、宗家坳、扎實(shí)溝。鄉(xiāng)政府駐水營頭。
1988年從長安鄉(xiāng)析出設(shè)廟溝鄉(xiāng)。
三桃鄉(xiāng) 面積:105.6平方千米 人口:3.04萬人 郵編:657911 代碼:530629208 轄7個行政村:三桃、魚洞、斑竹、新街、環(huán)房、菜壩、新芬。鄉(xiāng)政府駐三口塘。
1958年建躍進(jìn)公社,1983年更名三桃公社,1984年改區(qū),1988年改鄉(xiāng)。
水田鄉(xiāng) 面積:45.3平方千米 人口:1.55萬人 郵編:657909 代碼:530629209 轄4個行政村:水田、河壩、龍洞、香樹。鄉(xiāng)政府駐水田寨。
1942年為水田鄉(xiāng),1950年至1981年劃歸其它行政區(qū)管轄。1983年改公社,1984年改區(qū),1988年復(fù)改鄉(xiāng)。
** 以上名錄、面積、人口根據(jù)《云南行政區(qū)劃簡冊2006》;代碼根據(jù)《2006云南行政區(qū)劃代碼》;沿革根據(jù)《中國政區(qū)大典》(部分根據(jù)其他資料加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