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地區轄縣。位于自治區西部,天山西段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邊緣。北以天山南脈與吉爾吉斯斯坦接界。著名佛教高僧、旅行家唐玄奘曾經此前往天竺國。面積0.9萬平方千米,人口16.7萬。有維吾爾、漢、柯爾克孜、回、哈薩克、蒙古、滿、烏孜別克、塔塔爾、藏、普米、撒拉、東鄉等13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占90.4%,轄1鎮8鄉。縣政府駐烏什鎮,距烏魯木齊市1111千米。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4團場。
烏什鎮 縣政府駐地。1962年從紅旗公社(阿克托海)析出成立鎮公社,1983年改烏什鎮。位于縣境中部。1997年,面積20平方千米,人口2.2萬,其中維吾爾族占83.9%,轄伊提帕克、南關、英買里、蘇博依、克孜勒科瑞克、喀希博依、吐木休克塔格、九眼泉8個居委會和南關、九眼泉、阿合塔麻扎3個行政村。省道2951線穿鎮而過。
阿克托喀依鄉 1959年成立紅旗公社,1984年改設阿克托喀依鄉。位于縣城以東,距縣城2千米。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1.8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7.1%,轄蘇衣提喀、阿克托梅、阿克博孜、喀塔玉吉買、庫木西吾斯塘、蘇蓋提麻扎、吉格代力克、玉斯屯克亞巴格、亞勒古孜玉瑞克、阿特房子、麥蓋提、北麥蓋提、托萬克墩其格、尤喀克麥蓋提14個行政村。建有麥蓋提農場,駐有縣良種繁育場。省道2951線穿過鄉境。
阿合亞鄉 1959年成立阿合雅公社,1984年改鄉。位于縣境東端,距縣城55千米。面積2333平方千米,人口2.9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3.6%,轄麻扎、鐵英、果魯克、尢喀克闊庫拉、斯馬甫其、亞依拉克吐爾、托萬克闊庫拉、尤喀克庫曲麥、庫曲麥、巴扎、托萬克庫曲麥、奧皮開、塔尕爾其、尤喀克阿合亞、托萬克阿合亞、吐曼、艾斯力克、尤喀克荒地、托萬克荒地19個行政村和吐孜別勒、阿克布拉克2個牧業行政村。省道2951線穿過鄉境。
阿恰塔格鄉 1959年成立洋海公社,1984年改阿恰塔格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30千米。面積743平方千米,人口1.5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5.5%,轄托克遜亞貝希、托克遜亞闊坦、托克遜鐵提爾、洋海、奧依吐爾吐尤克、奧依吐爾、加衣塔格、布干、托克馬克和田、托萬克和田、英薩11個農業行政村和薩別勒牧業行政村。鄉政府所在地為清代驛站,形成集鎮有200多年歷史。省道2951線通過鄉境。另有至磷礦區專用公路。
亞科瑞克鄉 1962年從洋海公社析出建立大橋公社,1984年設亞科瑞克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城20千米。面積166平方千米,人口1.4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2%,轄斯代、亞巴格、亞科瑞克、麻扎巴格、拜什格熱木、皮羌、托庫扎克、依力克其墩、托萬克喀拉霍加、尤喀克拉霍加10個行政村。省道2951線過境。
依麻木鄉 1959年成立前進公社,1984年改設依麻木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2千米。面積419平方千米,人口1.9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9.4%,轄玉斯屯克和田、庫爾干、汗都、勒烏金、亞貝希、拜什鐵熱克、托萬克麥蓋提、馬場、汗代克吉然、托甫浪吉然、吉然、尤喀克喀尕吐爾、托萬克喀尕吐爾、庫如克玉吉買、鐵提爾15個農業行政村和烏魯克亞依拉克牧業行政村。
英阿瓦提鄉 1959年成立英阿瓦提公社,1984年改鄉。北與吉爾吉斯斯坦相鄰。位于縣境東北邊緣,距縣城45千米。面積2404平方千米,人口1.5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8.1%,轄蘇爾滾、英買里、英阿瓦提、庫齊、貢格拉提、喀拉巴格、亞喀艾日克7個行政村和特日木、英阿特2牧業村民會。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4團場。境內有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單位英艾阿依瑪克古城遺址及托庫孜沙熱依千佛洞遺址。
奧特貝希鄉 1959年成立火箭公社,1984年改設奧特貝希鄉。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城8千米。面積398平方千米,人口1.9萬,其中維吾爾族占98.7%。轄巴什阿克瑪、托斯馬、尤喀克奧特貝希、托萬克奧特貝希、庫大布隆、宮鄉、亞闊坦、阿拉薩依、蘇蓋特力克、庫西塔格、墩其格、玉斯屯克墩其格、色日克阿熱勒13個行政村。省道2951線穿境,為9213邊防公路起點。古跡有唐王寨遺址和庫木布隆沙浴場。
亞曼蘇柯爾克孜族鄉 1962年由喀拉玉爾滾青年農場改建為牙滿蘇公社,1984年設亞曼蘇鄉,1986年成立亞曼蘇柯爾克孜族鄉。位于縣境西北邊緣,天山南麓,距縣城13千米。北以天山山脈與吉爾吉斯斯坦接界。面積1800平方千米,人口0.7萬,其中柯爾克孜族占16.7%,維吾爾族占82.9%。轄尤喀克亞曼蘇、博孜、喀拉蘇、尤勒吐孜布拉克、托萬克亞曼蘇5個農業行政村和阿依丁牧業行政村。轄區北山的別迭里山口為古代“絲綢之路”和中國歷代軍事重要隘口,現存有峰火臺遺址。省道9251線和9213邊防公路在境內銜接。
(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整理,1997年左右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