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轄區,市府駐地。位于市境東部,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20.5萬。轄8個街道。 1934年建城東區,1938年“文夕”大火后暫歸入南區管理,1941年復置城東區,1949年設城東區公所,1952年9月又建城東區。 地勢自東向西傾斜。年均氣溫11.5℃,年降水量1378毫米。是省內鐵路、公路交通樞紐,京廣鐵路過境。區內有東西干線五一路、南北干線韶山路等27條街路。境內駐有省、市黨、政、軍機關。西漢定王臺為省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曾在修業學校(舊址)創辦《湘江評論》。寶南街魯班廟是大革命時期泥木工會會址,毛澤東曾在此領導長沙泥木工人大罷工。(本頁根據《中國政區大典》,1996年左右資料)
韭菜園街道 1950年為韭菜園居委會,1952年改韭菜園街道,1960年改天心閣公社中心點分社,1961年更名中心點街道,1977年恢復韭菜園街道。位于區境東北部,面積1.9平方千米,人口4萬。辦事處駐桐蔭里,城區馬路有迎賓路、文藝路、八一路、五一中路,轄韭菜園、余慶街、校正街、黃土塘、桐蔭里、中心點、軍區宿舍、新生村、袁家嶺、喬莊、省委宿舍、省政府宿舍、陽家嶺、燕山嶺14個居委會及省物質廳、省煤炭廳2個家委會。
府后街街道 1950年為府后街居委會,1952年改府后街街道,1960年為天心閣公社長治路分社,1961年復改府后街街道。位于區境西北部。面積0.3平方千米,人口1.5萬,辦事處駐府后街,轄府后街、長治路、南陽街、新安巷、玉泉街、犁頭街、黃泥街、儲英園、順星橋、省供銷社大院宿舍10個居委會。楚怡學校為毛澤東、何叔衡等早期革命活動地。紀念地有徐氏宗祠。
解放路街道 1949年設東茅街居委會,1952年改街道,1960年更名天心閣公社解放路分社,1961年復設東茅街街道,1971年改解放路街道。位于區境西南部。面積0.3平方千米,人口1.7萬,辦事處駐蔡鍔中路,轄文廟坪、化龍池、東茅街、登隆街、解放路、藩正街、魚壙街、東牌樓、蘇家巷、豐盈里10個居委會。
瀏正街街道 1949年設車站路居委會,1952年改街道,1960年更名天心閣公社長治路分社,1961年復改車站路街道,1981年改瀏正街街道。面積0.4平方千米,人口1.5萬。辦事處駐建湘路,轄建湘中路、建湘里、寶南街、先進里、肇家坪、東慶街、瀏正街、水月林、平地一聲雷、市政府宿舍10個居委會。名勝古跡有定五臺、魯班廟舊址。
五里牌街道 1995年析朝陽街道設五里牌街道,面積0.7平方千米,人口1.1萬。辦事處駐車站北路,轄五里牌、燕山街、五一東路、八一路、車站路等居委會。
都正街街道 1950年設居委會,曾屬南區,1951年劃入東區,1960年為天心閣公社解放路分社,1961年建都正街街道。位于區境西南部。面積0.3平方千米,人口1.3萬,辦事處駐古稻田,轄都正街、和平巷、織機街、古稻田、桂花井、古家巷、鳳凰山、建湘南路,鲇魚套9個居委會。
文藝路街道 1950年設衡湖里居委會和菜農會,1951年劃入東區,1952年改文藝路街道,1960年改天心閣公社東大路分社,1961年改東大路街道,1964年復改文藝路街道。面積1.5平方千米,人口4.1萬。辦事處駐水絮塘,轄解放二村、識字里、水絮塘、復興街、韶山路、黃泥坑,文藝路,東二里牌、窯嶺、湖南醫學院附二醫院宿舍、東廣濟橋、湖南橡膠廠宿舍、王公塘有色院宿舍、勘察公司宿舍、省建二局宿舍16個居委會及長沙鋼廠家委會。
朝陽街街道 1949年屬郊區文藝區新合鄉,1958年改東屯渡公社五一大隊和火星大隊,1977年設朝陽街街道。位于區境東部。面積1.9平方千米,人口3.9萬,辦事處駐朝陽前街,轄朝陽一村一、二,朝陽二村一、二、三、四、五,人民路、人民村一、二、三,向韶村一、二、三,五一東村15個居委會及楊家山家委會,轄區駐有長沙鐵路五局、長沙鐵路醫院、長沙火車站、長沙海關等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