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武定縣面積3322平方千米,人口27.3萬人。轄3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4個居委會、126個行政村。
獅山鎮 面積 439平方千米 人口 7.65萬人 郵編:651600 代碼:532329101
全鎮轄4個居委會、21個行政村:中馬、西門區、南街、北街;獅山、獅高、麥岔、鋪西、香水、白邑、西河、烏龍、恕德、古柏、吆英、新村、九廠、姚銘、陳官、樂美、羊舊、賀銘、椅子甸、祿金、滑坡。鎮政府駐中馬。
原近城鎮民國12年(1923)設鎮,1950年并歸近城區,1951年分建近城區,1953年復并近城區,1958年改近城區為近城鎮。原九廠鄉系古代采礦工駐地,曾分別駐有九處,稱九廠。明、清時,曾為武定直隸州治所。原屬近城公社,1971年分建九廠公社,1984年改為九廠區,1988年改鄉。2005年,撤銷九廠鄉,并入近城鎮,并將行政區劃調整后的近城鎮更名為獅山鎮。
高橋鎮 面積 412平方千米 人口 3.58萬人 郵編:651604 代碼:532329102
全鎮轄17個行政村:高橋、海子、花橋、老淘、唐家、勒外、大、馬安、石臘它、高姑拉、樹溝、莊良、己梯、小河、尼嘎古、彎腰樹、西菊拉。鎮政府駐高橋。
民國時設高橋鎮。1950年改武定縣第三區,1958年為高橋鄉,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高橋區,1987年建鎮。原石臘它苗族鄉原為尼嘎古區,1973年由白路和高橋兩公社劃出部分大隊,建尼嘎古公社,1984年改尼嘎古區,1988年改為石臘它苗族鄉,1990年鄉政府遷駐石臘它。2005年,撤銷石臘它鄉并入高橋鎮。
貓街鎮 面積 461平方千米 人口 2.57萬人 郵編:651607 代碼:532329103
全鎮轄15個行政村:貓街、倉房、白子、湯郎、永泉、白云庵、大麥地、龍慶關、七排、秧草地、麥地沖、大廠、五乍甸、半山、三家。鎮政府駐貓街。
民國12年(1928)始設湯郎鄉。1949年中共領導的滇、桂、黔邊區縱隊曾在此成立貓街解放委員會。1950年為武定第四區(湯郎區),1951年改為貓街區,1958年改中心鄉,1959年改公社,1988年改鎮。
插甸鄉 面積 340平方千米 人口 2.29萬人 郵編:651606 代碼:532329201
全鄉轄12個行政村:插甸、安德、古普、哪吐、增益、和尚莊、老木壩、康照、水城、上沾良、樂茂河、安拉。鄉政府駐插甸。
插甸系彝語,義為產稻壩。民國時期,插甸曾設鎮。1949年中共領導下的滇、桂、黔邊區縱隊曾設插甸解放委員會,1950年改為武定縣第二區,1951年稱插甸區,1959年建插甸公社,1961年復改區,1988年改鄉。
田心鄉 面積 137平方千米 人口 1.86萬人 郵編:651609 代碼:532329202
全鄉轄7個行政村:田心、火嘎、魯期、利米、普龍、德德卡、雞街子。鄉政府駐田心。
民國時期曾設蓮溪鄉,1949年中共領導的滇、桂、黔邊區縱隊曾設蓮溪鄉解放委員會,1950年后屬插甸鄉,1962年分建田心區,1971年改公社,1984年復改區,1988年設鄉。
發窩鄉 面積 284平方千米 人口 1.45萬人 郵編:651605 代碼:532329203
全鄉轄11個行政村(124個村民小組):發窩、山品、自期、阿慶爭、大西邑、分多、花園、它亨、阿過咪、乍基、中村。鄉政府駐發窩。
“發窩”系彝語,意為“山巖下”。1949年前稱永興鄉,1950年劃歸第二區(后稱插甸區)。1962年劃歸田心區,1973年又從田心、萬德兩公社劃出部分地區建發窩公社,1984年改為發窩區,1988年改鄉。
白路鄉 面積 308平方千米 人口 1.45萬人 郵編:651608 代碼:532329204
全鄉轄10個行政村:白路、畢家、岔河、小井、中、平地、古黑、營盤、三合、灑布乍。鄉政府駐白路。
原名內露,義為高山嚴寒,春夏時氣溫也如白露時節,故名。民國時期曾建積舊鎮,1949年后屬高橋區。1962年分建白路區,1971年改為白路公社,1984年復改區,1988年設鄉。
萬德鄉 面積 240平方千米 人口 1.60萬人 郵編:651611 代碼:532329205
全鄉轄8個行政村:萬德、支臥、勝德、自烏、團碑、馬德坪、宜阿拉、巖腳。鄉政府駐萬德。
“萬德”系彝語,意為“牧豬壩”。1956年改萬德鄉,1958年改建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復改鄉。
己衣鄉 面積 236平方千米 人口 1.55萬人 郵編:651603 代碼:532329206
全鄉轄9個行政村:己衣、新民、羅能、更德、平山、資亨、分耐、湯德古、板橋。鄉政府駐己衣。
“己衣”系彝語譯音,意為“己家村”。1952年建己衣鄉屬武定縣第六區,1958年屬萬德公社,1971年分建己衣公社,1984年改稱已衣區,1988年改鄉。
環州鄉 面積 246平方千米 人口 1.18萬人 郵編:651602 代碼:532329207
全鄉轄8個行政村:環州、喬山、濤谷、五谷箐、大雪坡、千則古、他貞、拉務。鄉政府駐環州。
“環州”系彝語,意為“封閉的巖洞”。1940年為環江鎮。1950年為武定第五區(環江區)。1953年為環州區,1959年為環州公社,1984年復改環州區,1988年改鄉。
東坡傣族鄉 面積 219平方千米 人口 1.42萬人 郵編:651601 代碼:532329208
全鄉轄8個行政村:東坡、達臥、莊房、水口、所所卡、以赤叨、東甸、白馬口。鄉政府駐東坡。
1972年從環州、萬德、田心、尼嘎古所轄之邊緣大隊劃出新建平地公社,后公社駐地遷到東坡村,1982年改為東坡傣族鄉。
** 以上名錄、面積、人口根據《云南行政區劃簡冊2006》;代碼根據《2006云南行政區劃代碼》;沿革根據《中國政區大典》(部分根據其他資料加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