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山街道位于金州區東南部,大孤山半島中南部沿海。面積40.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1萬人(2010年),流動人口1萬余人。轄5個社區、3個行政村。
【沿革】1958年設大孤山公社,1983年改鄉。1985年7月,紅巖、黑山、馬橋子、鳳巖4個村劃歸大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1991年撤銷大孤山鄉,其區域劃入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同年設立大孤山街道。1996年,面積32.6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轄4個行政村、20個居委會。2002年,轄臨港社區和大孤山、紅星2個行政村。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10213006:
~001 111臨港社區
~004 111富港社區
~005 111海景社區
~006 111綠州社區
~007 111鵬程社區
~200 111大孤山村
~201 111紅星村
~204 111鲇魚灣村
【新港工作處】清代稱鲇魚尾,又名鲇魚灣。1974年前屬金縣大孤山公社鲇魚灣大隊。1974年國家動遷4個自然屯修建油港,建港之初在此成立“建鎮籌備領導小組”,負責征地、賠償、規劃等工作,其他行政事務仍由大孤山公社負責。1976年油港正式投產,同年4月12日設立新港鎮,轄1個村、2個街道。
1988年4月28日,撤銷新港鎮,設立新港街道。1988年4月28日,撤銷新港鎮,設立新港街道。1996年,面積9.4平方千米,人口0.9萬,轄以序數命名的4個居委會和1個行政村。輸油港口大連新港和集裝箱碼頭大窯灣港在境內。2002年,新港街道[210213010]轄海濱路社區、迎濱街居委會、大窯灣港務公司家委會、鲇魚灣村。
2003年6月6日,大連市政府(大政發[2003]59號)決定將金州區新港街道整建制劃歸開發區代管;6月18日,開發區管委會《關于成立大連開發區新港工作處的通知》(大開管發[2003]14號):設立大連開發區新港工作處,作為管委會的派出機構,全面負責、管理原新港街道辦事處的各項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