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邛崍市轄鎮。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15千米。轄6個社區、9個行政村。邛(崍)夾(關)公路、邛(崍)下(壩)公路過境。古跡有唐代摩崖造像群和冶鐵遺址。
【沿革】1940年置平落鄉,1956年平落鎮、鄉分置,1983年撤鄉并鎮,1993年更名平樂鎮。1996年,面積38.2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轄安樂、東山、富安、鶴林、協議、寶鏡、金華、同樂、鐘靈、翔麓、金河、關帝、保泉、禹王、東樂、倒石、五龍17個行政村和3個居委會。2004年,撤銷下壩鄉,并入平樂鎮,平樂鎮政府駐平樂場。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10183104:~001 121禹王社區 ~004 121洗馬社區 ~005 220鶴林社區 ~006 220金華社區 ~007 220花楸社區 ~008 122金河社區 ~200 220安樂村 ~201 220東山村 ~207 220同樂村 ~211 220關帝村 ~214 220東樂村 ~219 220馬流村 ~221 220大石村 ~226 220范店村 ~227 220騎龍村
原【下壩鄉】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區12千米。1940年置下壩鄉,1958年改公社,1982年改鄉。1996年,面積31.3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洗馬、金缽、馬流、黃泥、大石、花秋、官田、范溝、爛泥9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