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地區(qū)轄縣。位于省境南部,轄4鎮(zhèn)7鄉(xiāng)。面積438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縣政府駐城關(guān)鎮(zhèn)。(本頁根據(jù)《中國政區(qū)大典》,1997年左右資料)
城關(guān)鎮(zhèn) 縣政府駐地。1963年改城關(guān)公社,1984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中南部。面積14.5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大運公路、晉韓公路、曲絳公路過境。轄西南街(新農(nóng)莊)、東北街、東關(guān)、北關(guān)4個行政村和城鎮(zhèn)居委會。古跡有曲沃古城遺址。
高顯鎮(zhèn) 1959年設(shè)高顯公社,1984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西北部。面積35.5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南南同蒲鐵路、侯月鐵路、郭義公路過境。轄高顯、高陽、汾陰、西上宮、林節(jié)、靳家、常家、段家、西白集9個行政村。
史村鎮(zhèn) 1958年置史村公社,1984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東北部。面積51.3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侯月鐵路、晉韓公路、郭義公路過境。轄辛村、常安莊、望絳、常村、盈村、衛(wèi)村、西楊、衛(wèi)范、東楊、西吉必、東吉必、賀村、秦崗、張范、史村、南常、東寧、司馬莊、楊家院等20個行政村。
曲村鎮(zhèn) 1958年改曲村公社,1964年改曲村鎮(zhèn)。位于縣境東北部。面積45.2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大運公路、郭義公路、曲楊公路縱橫交錯。轄曲村、修義、吉祥、灃潤澗、新建、北辛村、向陽、下塢、聞喜莊、楊莊、義城、南容、北容、東容、白塚、下陳、上陳、小巨、方城、北趙、三張21個行政村。古跡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有曲村晉國墓地、方城遺址、大悲院。
楊談鄉(xiāng) 原為鄉(xiāng)建制,1961年設(shè)楊談公社,1984年復(fù)置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北部。面積67.9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有修(義)攔(山)公路、楊(談)下(院)公路、里(村)楊(談)公路等。轄楊談、溝東、問卦、八頃、萬戶、上營、楊家莊、下院、喬麓莊、義合莊、上麥溝、下麥溝、楊談坡、北辛莊、興隆莊、石橋堡、山下17個行政村。
里村鄉(xiāng) 原為鄉(xiāng)建制,1958年設(shè)里村公社,1984年復(fù)置鄉(xiāng)。位于縣境北部。面積48.3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大運公路貫穿南北。轄里村、辛店、封王、封王堡、朝陽、新定、南柴、北柴、安定、文敬、中立、榮城、文明、新城、石灘子15個行政村。相傳,是晉國名大夫里克故里。境內(nèi)里村西溝遺址,為省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封王村的趙莊自然村,相傳是“趙盾藏孤”之地,故名“趙莊”。
西常鄉(xiāng) 原為鄉(xiāng)建制,1958年屬侯馬市吉許公社,后劃入本縣,改西常公社,1983年復(fù)置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北部。面積38.8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郭義公路、西高公路過境。轄西常、東常、周莊、縣冊、羊舌、西海、東海、南韓、王村、焦莊、吉許、郇村、河上、聽城、靳莊15個行政村。景點有著名的自然景觀一面海的七星角和溫泉。
下裴鄉(xiāng) 原為鄉(xiāng)建制,1961年設(shè)下裴公社,1984年復(fù)置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面積43.2平方千米,人口1.6萬人,曲絳公路過境。轄下裴、交里、河南西、裴南莊、窯院、薛莊、山底、安鵠、南林交、北林交、西明德、景明、任莊、營里、西周、許家堡16個行政村。安鵠為仰韶文化遺址。1917年曾出土春秋晉侯束發(fā)冠等文物。
北董鄉(xiāng) 原為鄉(xiāng)建制,1958年改北董公社,1984年復(fù)置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面積46.3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曲絳公路及郭義公路過境。轄上裴莊、北董、李野、東明德、白水、西閻、東閻、南下郇、北下郇、南屬寺、北屬寺、平樂、吉莊、東周、義門、東堡、西堡、東下郇18個行政村。
蘇村鄉(xiāng) 原為鄉(xiāng)建制,1959年改蘇村公社,1984年復(fù)置鄉(xiāng)。位于縣境北部。面積22.1平方千米,人口1.3萬人,大運公路、晉韓公路、曲絳公路過境。轄東韓、安吉、南吉、馬莊、西寧、小吉、蘇村、席村、東張寨、西張寨、澮移莊11個行政村。
安居鄉(xiāng) 原為鄉(xiāng)建制,1958年置安居公社,1984年復(fù)置鄉(xiāng)。位于縣境北部。面積25.3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大運公路過境。轄安居、荀王、鄭村、安泉、神泉、西許、東許、上太許、下太許、南太許、張莊11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