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轄縣。位于省境東南部,東隔太行山與河北、河南2省為鄰。轄4鎮(zhèn)16鄉(xiāng)。面積1550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縣政府駐城關(guān)鎮(zhèn)。(本頁根據(jù)《中國政區(qū)大典》,1997年左右資料)
城關(guān)鎮(zhèn) 縣政府駐地,1958年設(shè)城關(guān)公社,1984年建鎮(zhèn)。面積141.7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城關(guān)、崇巖、北流灘、小東峪、劉家、山南底、張井、回源峧、山各峪、草莊溝、老馬嶺、莫流、西嶺、野峪、井峪、路家口、郭和、大渠、孝文、白馬、洪嶺、椿樹溝、賈家、王家、南北頭25個行政村。
苗莊鎮(zhèn) 1958年設(shè)苗莊公社,1984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西部,距縣政府20千米。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0.9萬,轄苗莊、西安善、東安善、南五馬、上莊、下莊、嶺底、北莊、東五馬、西五馬、土坡、北甘泉12個行政村。名勝古跡有圣母廟,院內(nèi)有一棵巨松,人稱龍松。
龍鎮(zhèn)鎮(zhèn) 1958年設(shè)龍鎮(zhèn)公社,1984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政府18千米。面積94平方千米,人口1.8萬人,龍花公路、長龍鐵路過境。轄龍鎮(zhèn)、南坡、東彰、東迷、東郊、南小溝、上井、佛堂嶺、淙上、楊威、南洼、底河、劉家溝、新城、莊和、小東彰、南腦、北坡、白家莊、大門道、消軍嶺、井泉、西郊23個行政村。
石城鎮(zhèn) 1958年設(shè)石城公社,1984年建鎮(zhèn)。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政府60千米。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甘林公路過境。轄石城、豆口、東莊、克昌、豆峪、黃壩坪、西莊、窯上、源頭、崔家莊、青草洼、老申交、大坪、下石壕、蟒巖、上港、棗林、流吉、黃花、水板石、自新21個行政村。建于北齊的龍門為國內(nèi)唯一的五代木結(jié)構(gòu)懸山式廟宇。
西溝鄉(xiāng) 1958年設(shè)西溝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政府7.5千米。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平龍公路過境。轄西溝、川底、東坡、韓家、申家坪、青行頭、龍家、趙店、李家后、正村、石匣、下井、流泉溝、石埠頭14個行政村。
實會鄉(xiāng) 1958年設(shè)實會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北部,距縣政府23千米。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0.6萬人,甘林公路過境。轄實會、王曲、灣里、安樂、癑頭、靳家園、馬家山、西坡、水峪9個行政村。大云院、天臺庵是國內(nèi)尚存的四處唐代木結(jié)構(gòu)建筑之一。
陽高鄉(xiāng) 1958年設(shè)陽高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北部,距縣政府50千米。面積129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甘林公路過境。轄陽高、車當(dāng)、奧治、河南灘、候壁、享樂嘴、南莊、迥源頭、任家莊、東坪、堂兒莊、榔樹園、崗圪道、空中、德和、珩堂、獅抱口、鷂坡、周家峪、石泉溝、后家21個行政村。
北耽車鄉(xiāng) 1958年設(shè)北耽車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北部,距縣政府35千米。面積110平方千米,人口0.5萬人,甘林公路過境。轄北耽車、南耽車、東梳、赤壁、煙馱、東洪、白石巖、南交、寺木溝、雙射泉10個行政村。
王家莊鄉(xiāng) 1958年設(shè)王家莊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北部。是晉、冀、豫三省交界處。距縣政府68千米。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甘林公路過境。轄王家莊、和峪、上馬、馬塔、牛嶺、恭水、葦水、遮峪、白楊坡9個行政村。
虹梯關(guān)鄉(xiāng) 1958年設(shè)虹梯關(guān)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部,距縣政府15千米。面積105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虹梯關(guān)、臭水交、北秋方、碾子洼、虹谷交、克老交、界畔交、蘆芽、化圪道9個行政村。
纐蘭巖鄉(xiāng)[Fulanyan] 1958年設(shè)纐蘭巖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部,距縣政府40千米。面積59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纒蘭巖、梯后、碑灘、虹霓、槐樹坪、龍柏庵、庫交、棒交、佛堂、西井山10個行政村。明惠大師石塔是國內(nèi)尚存的方形結(jié)構(gòu)石塔。虹梯關(guān)銘碑為明代雕造。
石窯灘鄉(xiāng) 1958年設(shè)石窯灘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政府35千米。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0.3萬,轄石窯灘、井底、秦光、灑水、寺凹5個行政村。名勝古跡有孤仙樓。
羊老巖鄉(xiāng) 1958年設(shè)羊老巖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政府35千米。面積90平方千米,人口0.4萬,轄羊老巖、谷戀輔、武家凹、管洞水、桑家河、黃崖溝、西橋溝、武安莊、七子溝、海棠水10個行政村。有五龍洞、蒼龍洞、黑龍洞及烏龍洞等自然景觀。
中五井鄉(xiāng) 1958年設(shè)中五井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北部,距縣政府10千米。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長李公路過境。轄中五井、后留村、留村、西賽、下五井、排珩、后排珩、北頭、上五井、后南頭、天腳、小賽、龍峪溝、后莊、二龍洼15個行政村。
杏城鄉(xiāng) 1958年設(shè)杏城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政府30千米。面積115平方千米,人口1萬人,龍華公路過境。轄杏城、趙城、東羅川、西羅川、站道、蒲水、黃崖、牛石窯、黑虎、嶺后、西山、蘆溝、大石河、西安、暖泉、十字河、甘化17個行政村。
玉峽關(guān)鄉(xiāng) 1958年設(shè)玉峽關(guān)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與河南省林州市交界。面積109平方千米,人口0.5萬,轄玉峽關(guān)、達(dá)馱、背泉、花園、尖坪、石門口、煤窯交、忽窯交8個行政村。名勝古跡有全燈寺。
北社鄉(xiāng) 1958年設(shè)北社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西部,距縣政府15千米。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長李公路過境。轄北社、西社、高岸、河北、常家、下社、河?xùn)|、南社、清和、莊上、集林、西北坡、秦家后、廟后、東河、牛家后16個行政村。名勝古跡有九天圣母廟。
東青北鄉(xiāng) 1958年設(shè)東青北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西部,距縣政府15千米。面積34平方千米,人口0.9萬人,轄東青北、西青北、大鐸、小鐸、東禪、黃花掌、掌里、廣武、北岸9個行政村。
羊井底鄉(xiāng) 1958年設(shè)羊井底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西部,距縣政府15千米。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0.4萬,轄羊井底、吾樂、國和、南掌4個行政村。
東寺頭鄉(xiāng) 1958年設(shè)寺頭公社,1984年改鄉(xiāng)。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政府20千米。面積97平方千米,人口0.7萬,轄東寺頭、虎窯、西灣、安嘴、安陽、棠梨、焦底、常馱、常峪、門樓、后嶺、后莊、前莊、大山、石堂郊15個行政村。